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高中生对不等式的认知理解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21:30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等量关系与不等量关系这两种基本数量关系,其中不等量关系由不等式来刻画。近年来,高考在不等式的考察中,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国内外教师和学生,在不等式的理解上都存在问题。但是,不等式在数学教学中却不被作为重点,大多只是教给学生解不等式的程序。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定高中生不等式的认知理解水平及特征,并基于学生的理解水平,对教育教学提出建议。本文首先借鉴Pirie&Kieren的理解模型提出高中生概念理解模型,其次通过测试与访谈,分别从纵向与横向,分析、确定高中生必修部分不等式的认知理解水平,接着分析、归纳出学生概念理解特点及过程。最后,得到以下结论:1.高中生不等式的认知理解水平不高,近半数的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在头脑中只处于初步表征阶段。2.必修部分不等式的四个课程内容中,不等式性质的认知理解水平最低,简单线性规划的认知理解水平相对较好。即便如此,学生的应用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都相对较低。3.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特征为: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即使能够解题,多数只是记忆解题步骤。4.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过程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分水平的、非线性的、发展的过程。...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中生对不等式的认知理解研究


必修5不等式课程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不等式的内容与要求:

流程图,论文研究,流程图,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第五章主要根据第三章的理论基础,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确定高式的认知理解水平,概括出高中生不等式概念理解过程及特征。第六章是在第五章分析基础上得出本研究的结论、建议、不足及改进方向。具体研究流程见图 1.2:

过程图,过程,外在世界,客体


列关于人类认知的基本概念及心理学和哲学概念,例如动作、活动、内化、运算、知识、逻辑数学知识、反省抽象等[17]5。Piaget 在研究中提出了自我与环境“平衡”的概念。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时刻,外在世界或内心世界所产生的变化,使人的行为发生了不平衡的状态,每个新的行仅从新建立了平衡,而且还向着比受干扰前更稳定的平衡前进。人类的行为就是一久的、连续不断的、从新适应或建立平衡的机制[47]24-25。Piaget 在考察发展的详细内容之前,提出了一切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共同需要:首外在事物吸收到主体自己的活动中去,即把外在世界“同化”进主体原先已经构成构中去;然后,随着细微的变化,去适应这些结构,使这些结构 “顺应”于外在体[47]25。在同化客体的过程中,主体的动作和思维必须顺应这些客体,它们必须适外在的变化。同化过程与顺应过程之间的平衡可以称为“适应”[47]26。并且,所达平衡并不是外来的或者附加的特性,而是一种生命与心理中所固有的特征。具体过以表示为图 3.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irie-Kieren数学理解模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初探——以“弧度制”教学为例[J]. 吴蕾,韩保席.  数学教学通讯. 2017(09)
[2]高考不等式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策略——以2016年全国3卷24题为例[J]. 郭川瑜.  亚太教育. 2016(26)
[3]2015年高考“不等式”专题解题分析[J]. 胡建军.  中国数学教育. 2015(Z4)
[4]如何处理“基本不等式法求最值”的认知困惑[J]. 范银萍,陆学政.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15(05)
[5]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J]. 吴华妹.  中国校外教育. 2014(S3)
[6]“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兼探“导学评析教学模式”[J]. 汪继波.  福建中学数学. 2011(12)
[7]基于数学教育观的“理解”之理解[J]. 毕力格图,史宁中,马云鹏.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8]对高一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节听课后的反思[J]. 申权.  中学数学教学. 2010(01)
[9]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适用性和科学性的几点思考[J]. 张永超.  数学教育学报. 2008(02)
[10]高等数学背景下的高考不等式问题[J]. 任念兵.  数学教学研究. 2006(03)

博士论文
[1]八年级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检测与相关分析[D]. 周超.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数学理解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D]. 徐彦辉.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数学职前教师“不等式”知识现状调查与研究[D]. 文都静.西北大学 2016
[2]高中生解不等式的常见错误及指导策略研究[D]. 许桃.四川师范大学 2016
[3]“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不等式考题分析与探究[D]. 吴联荣.西北大学 2015
[4]高中一元二次不等式有效教学设计研究[D]. 黎梅梅.赣南师范学院 2014
[5]高中生解不等式困难点的研究[D]. 曹志新.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高中数学不等式高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D]. 张惠淑.天津师范大学 2012
[7]高中数学不等式必修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 刘国平.苏州大学 2010
[8]高中生对均值不等式的理解[D]. 杨素芸.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文科生和理科生解决不等式基本问题差异比较[D]. 杨雪英.苏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0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940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3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