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人才资源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但需要知识型的人才,还需要技术型的人才,特别是知识型技术人才,所以,走读高中升大学这一条路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要看到另一条路:以技能为核心的中等职业教育,因此,实行教育分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据统计,现在的14-16岁孩子中,辍学的孩子大多数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初中生真正能升上高中的只是少数学生,很多初中毕业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却选择了辍学,又回到农村或者外出打工。这种现象势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农村初中毕业生实施教育分流,便成了教育分流的关键阶段。为了给初中毕业生指出一条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路,对教育分流做出正确指导,本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又通过问卷、访谈等对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章节。第1章:绪论。该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六方面。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理清了自己写作思路。第2章:招远市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现状与分析。该部分主要对三类人群关于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谈,进而分析了他们的教育分流意向。第3章:招远市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问题的原因分析。该部分主要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传统的人才观和就业观、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弊端、对初中毕业生的教育分流指导不力及农村初中教育价值与目的取向的偏差。第4章: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问题的对策。该部分主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四条对策:
【关键词】:教育分流 职业教育 农村初中毕业生 教育分流意向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9.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问题的提出11
- 1.2 选题的意义11-12
- 1.3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1.3.1 研究对象12
- 1.3.2 相关概念的界定12-13
- 1.4 文献综述13-15
- 1.4.1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1.4.2 国外研究综述14-15
- 1.5 研究内容15
- 1.6 研究方法15-16
- 1.6.1 文献法15
- 1.6.2 调查法15
- 1.6.3 比较法15-16
- 第2章 招远市农村中学毕业生教育分流现状与分析16-40
- 2.1 招远市的农村地区中学毕业生的教育分流状况调查16-29
- 2.1.1 招远市的基本状况16
- 2.1.2 招远市两所农村初中学校基本情况16-17
- 2.1.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7-21
- 2.1.4 调查问卷的主要研究结果21-29
- 2.2 招远市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的分析29-40
- 2.2.1 社会群体对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了解程度不同29-31
- 2.2.2 招远市初中学生教育分流意向存在差异31-40
- 第3章 招远市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差异原因分析40-44
- 3.1 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受陈旧人才观和就业观的制约40-41
- 3.1.1 陈旧人才观的影响40
- 3.1.2 陈旧就业观的影响40-41
- 3.2 中等职业教育自身不足影响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41-42
- 3.2.1 中等职业教育得不到政府的支持41
- 3.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41
- 3.2.3 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41-42
- 3.2.4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42
- 3.2.5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薄弱42
- 3.3 缺乏对初中毕业学生教育分流的指导42-43
- 3.3.1 初中毕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迷茫42-43
- 3.3.2 初中毕业学生个体性分流缺乏指挥43
- 3.4 农村初中教育价值与目的取向存在偏差43-44
- 第4章 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的对策44-50
- 4.1 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科学规划教育分流44-45
- 4.1.1 走出认识误区,建立正确分流观念44-45
- 4.1.2 科学规划教育分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5
- 4.2 重视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45-47
- 4.2.1 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45-46
- 4.2.2 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46
- 4.2.3 改进职业教育教学46
- 4.2.4 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6-47
- 4.3 引导个体分流切实做好分流工作47-49
- 4.3.1 发挥国家导向作用,合理引导分流47
- 4.3.2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初中毕业学生的分流工作47-49
- 4.4 探寻新型农村初中教育模式49-50
- 结束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61
- 作者简历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星海;初中学生教育分流意向的形成——关于北京市初中学生和父母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9期
2 方长春;家庭背景与教育分流 教育分流过程中的非学业性因素分析[J];社会;2005年04期
3 张相锋;韩国的教育分流制度[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3期
4 风笑天;方长春;;教育分流意向——差异与影响因素[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年01期
5 刘秋红;欧美燕;;对丹麦教育分流政策的简介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陈利;;让每个孩子成功——瑞士教育分流机制探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03期
7 袁慧芳;;教育分流的社会学分析[J];现代教育论丛;2007年06期
8 陶能祥;;制约教育分流的特殊因素[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7期
9 董泽芳;;试论我国教育分流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04期
10 冯善长;何建平;;北京市初中毕业后教育分流比例预测[J];教育与职业;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教育分流:选择与淘汰的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涛;让百万学子获得最好的教育[N];伊犁日报(汉);2007年
3 本报记者 徐栋 通讯员 杨志杰;乡级中学将开设职业教育分流班[N];阿克苏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伟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N];阿勒泰日报;2009年
5 沈雅屏;我区今年起实施农村“职教分流”[N];新疆日报;2004年
6 王保田邋常慕城;鄄城县“教育普惠工程”见成效[N];菏泽日报;2007年
7 特约记者 令治清 通讯员 马芳红 汤奋林;桃李满园硕果盈 百舸争帆竞风流[N];喀什日报(汉);2010年
8 孙善学;发挥职教在教育分流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志勇;关于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十点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陈建伟;促进教育获得与职业位置的联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璨璨;社会阶层对子女初中毕业教育分流的影响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臧永伟;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的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3 周侠;我国实施中等教育分流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王丽;新加坡中小学教育分流政策内容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英书;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昊凤;农村初中学生教育分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帆;我国农村初中后教育分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慧霞;农村初三学生教育分流意向问题调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向婷;农村初中后教育分流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10 房晓梅;初中生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农村初中毕业生教育分流意向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08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