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中学体育差生致因分析与教学模式构建

发布时间:2017-05-12 00:01

  本文关键词:中学体育差生致因分析与教学模式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已与升学及评优紧密联系,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也已得到学校、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而中学存在的“体育差生”这类特殊群体,他们体育成绩较差,有的甚至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最低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他们更应该是老师、家长和社会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烟台市部分中学体育差生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体育差生参加体育课或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及正确的动机,而且多数中学体育差生表现出对体育学习及锻炼缺乏积极性和自觉性;体育差生整体对自己学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评价一般;体育差生的体育消费多以体育服饰和器设备材为主;体育差生的消费水平多数集中在每年100元-200元、200元-300元、300元-400元。在此基础上,对内在动力型、身体素质型、运动技能型三种类型体育差生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内在动力型体育差生主要表现出缺乏体育学习意识及兴趣;身体素质型体育差生表现出身体素质和运动器官机能较差的特征;运动技能型体育差生主要表现出动作技术掌握较差。分析了中学体育差生产生的致因:客观方面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四种;主观因素主要由于个体主观能动性差,而产生的多方面消极负面情绪等。构建了目标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小群体教学模式等多种转化体育差生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实验学校对所构建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目标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效果好于传统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后,从个人、学校、社会、家庭四个方面提出了转化体育差生的建议。体育差生自身应该加强个人主观能动性,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素质;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与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体育差生的体育学习及锻炼的兴趣;学校要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开展多样的课外体育项目,建立严谨的体育考核制度;社会上相关的教育机构要建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保障机制,体育场馆对学生免费开放;家长要与学生、学校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校情况,陪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差生进行更加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为中学体育差生致因分析与教学模式构建提供可靠的参考,从而对整体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以及促进素质教育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差生 致因 教学模式 转化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选题依据12-13
  • 1.2 研究综述13-15
  • 1.2.1 体育差生概念的界定13-14
  • 1.2.2 体育差生致因分析14
  • 1.2.3 体育差生的分类14-15
  • 1.2.4 体育差生转化对策分析15
  • 1.3 研究的思路以及技术路线15-16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16-18
  • 1.4.1 研究对象16
  • 1.4.2 研究方法16-18
  • 1.4.2.1 文献资料法16
  • 1.4.2.2 专家访谈法16
  • 1.4.2.3 问卷调查法16-17
  • 1.4.2.4 数理统计法17
  • 1.4.2.5 逻辑分析法17-18
  • 第2章 烟台市中学体育差生现状调查研究18-28
  • 2.1 中学体育差生体育兴趣调查18-19
  • 2.1.1 中学体育差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查分析18
  • 2.1.2 中学体育差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调查18-19
  • 2.2 中学体育差生体育动机调查19-20
  • 2.3 中学体育差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20-24
  • 2.3.1 课外体育锻炼每周平均锻炼次数的调查20-21
  • 2.3.2 课外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调查21-22
  • 2.3.3 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的调查22-23
  • 2.3.4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形式的调查23
  • 2.3.5 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调查23-24
  • 2.4 中学体育差生对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评价的调查24-26
  • 2.4.1 中学体育差生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评价的调查24
  • 2.4.2 对学校体育教师评价的调查24-26
  • 2.4.2.1 中学体育差生对体育教师的态度评价调查24-25
  • 2.4.2.2 中学体育差生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态度评价的调查25
  • 2.4.2.3 中学体育差生对体育教师关注差生情况评价的调查25-26
  • 2.5 中学体育差生体育消费情况调查26-28
  • 2.5.1 中学体育差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26-27
  • 2.5.2 中学体育差生体育消费类型调查27-28
  • 第3章 不同类型体育差生的特征分析28-31
  • 3.1 内在动力型体育差生的特征分析28-29
  • 3.2 身体素质型体育差生的特征分析29-30
  • 3.3 运动技能型体育差生的特征分析30-31
  • 第4章 中学体育差生的致因分析31-35
  • 4.1 客观因素31-33
  • 4.1.1 遗传因素31
  • 4.1.2 学校因素31-33
  • 4.1.2.1 学校内部因素31-32
  • 4.1.2.2 教师因素32-33
  • 4.1.3 家庭因素33
  • 4.1.4 社会因素33
  • 4.2 主观因素33-35
  • 第5章 中学体育差生教学模式构建35-43
  • 5.1 中学体育差生教学模式构建的目标35
  • 5.2 中学体育差生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35-36
  • 5.2.1 面向全体原则35
  • 5.2.2 因材施教原则35-36
  • 5.2.3 循序渐进原则36
  • 5.2.4 发展性原则36
  • 5.3 中学体育差生教学模式的构建36-43
  • 5.3.1 目标教学模式构建36-38
  • 5.3.2 发现教学模式构建38-39
  • 5.3.3 成功教学模式构建39-40
  • 5.3.4 小群体教学模式构建40-43
  • 第6章 中学体育差生目标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烟台三中为例43-49
  • 6.1 实验目的43
  • 6.2 实验对象43
  • 6.3 目标教学模式实施时间与方法43-44
  • 6.4 目标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44-47
  • 6.4.1 教学目标的制定阶段44
  • 6.4.2 目标教学的实施44-46
  • 6.4.3 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分析46-47
  • 6.5 目标教学模式总结47-48
  • 6.6 目标教学模式实施建议48-49
  • 6.6.1 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48
  • 6.6.2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明确的目标48
  • 6.6.3 子目标与最终目标相结合48
  • 6.6.4 完成目标过程中师生间的评价与反馈48-49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49-51
  • 7.1 结论49
  • 7.2 建议49-51
  • 7.2.1 对体育差生自身的建议49
  • 7.2.2 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议49-50
  • 7.2.3 对社会的建议50
  • 7.2.4 对家长的建议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A54-58
  • 附录B58-59
  • 作者简历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峰;;体育差生心理致因探析及转变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年08期

2 彭会领;;奉化市普通高中体育弱势群体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4年05期

3 刘剑;孙克诚;;中学体育差生体育学习心理和行为改进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12期

4 李叶林;;体育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5期

5 黄宝明;;试析中职学校体育差生的类型及教学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0期

6 邵永祥;;合作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体育课程可行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20期

7 宫江波;;高校体育差生的状况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8 蒋天香;;初中小班化教学转化体育“后进生”策略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年03期

9 张红义;;对体育“差生”的教学思考[J];快乐阅读;2012年06期

10 吕芳芳;;基于当前高中体育差生情感心理教育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毛雁莉;篮球普修课中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李俊峰;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初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3 张e,

本文编号:358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58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