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中体育课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 积极体育教学 运动参与目标 实验研究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坚持“健康第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作为了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而运动参与是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学生体能,塑造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运动参与目标也就成为了几个目标的首要目标。为此,很多专家学者将研究领域关注在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问题上,以至于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更全面的达成运动参与这一目标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给体育教学工作者带来了重大的启示。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心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主观体验的心理学,对学生的运动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具有强大的功能。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否能够给体育教学工作者达成运动参与目标有帮助,是否能够对这一目标的达成提供方法和途径,带着这样的设想,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并进行了教学实验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教学实验,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可能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实验,提高了学生对运动参与目标的认识程度。2、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教学实验,学生在运动参与行为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体育教学过程中贯穿体育与健康知识,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和学生亲身的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健康意识,而且对其体育与健康知识层面的掌握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4、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体育教学设置的挑战性项目,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步地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5、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体育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健康知识,提高了制定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的能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积极体育教学 运动参与目标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前言10-12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26
- 2.1 相关概念界定12-13
- 2.1.1 运动参与12
- 2.1.2 积极心理学12-13
- 2.1.3 积极体育教学13
- 2.2 课程标准及其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研究13-16
- 2.3 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16-20
- 2.3.1 积极心理学在国外研究现状16-17
- 2.3.2 积极心理学在国内研究现状17-20
- 2.4 积极心理学与青少年的运动参与20-24
- 2.4.1 积极心理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研究20-23
- 2.4.2 积极心理学与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研究23-24
- 2.5 小结与研究框架24-26
- 2.5.1 小结24-25
- 2.5.2 研究框架25-26
- 3 高中生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现状的调查研究26-41
- 3.1 调查目的26
- 3.2 方法26-28
- 3.2.1 调查对象26
- 3.2.2 调查方法26
- 3.2.3 测试工具26-28
- 3.2.4 调查步骤28
- 3.2.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28
- 3.3 结果与分析28-41
- 3.3.1 运动参与态度28-31
- 3.3.2 参与运动的行为31-33
- 3.3.3 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程度33-35
- 3.3.4 锻炼习惯35-37
- 3.3.5 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情况37-39
- 3.3.6 体育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39-41
- 4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体育教学对高中生运动参与影响的实验研究41-62
- 4.1 实验目的41
- 4.2 方法41-48
- 4.2.1 实验对象41
- 4.2.2 研究方法41-42
- 4.2.3 测试工具42
- 4.2.4 实验步骤42-48
- 4.2.5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8
- 4.3 结果与分析48-62
- 4.3.1 实验前学生运动参与水平分析48-52
- 4.3.2 实验后学生运动参与水平分析52-56
- 4.3.3 实验前后学生运动参与水平分析56-62
- 5 结论与建议62-63
- 5.1 结论62
- 5.2 建议62-63
- 附录63-66
- 参考文献66-71
- 后记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凌艳;;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年36期
2 王桂永;;浅谈体育课对高中生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2期
3 吴政;;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教学多元评价的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年03期
4 曹晨;;“运动参与”目标达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06期
5 袁志欢;;例谈体验性目标达成的途径与策略——以水平三(五年级)《蹲踞式起跑》教学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05期
6 张娜;郭玉芳;张静平;;不同体育参与度护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7 黄静茹;;中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发展现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惠翔;;优化体育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J];成功(教育);2012年20期
9 蒋宁;杨健科;;对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态度的比较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年05期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组;季浏;杨文轩;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景元美;积极体育教学对高中女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新;积极体育教育促进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迎;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4 刘巧玲;积极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董佼;积极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睿;上海市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参与目标的达成与对策[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张亚晶;佳木斯大学学生运动参与状况分析及激励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罗少功;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72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67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