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3 03:36
本文关键词: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 美术教育 对比 分析 理念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摘要】: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基础美术教育课程往往成了“附属品”,主要原因是不能带给学校一个高的“升学率”,学校没有理解美术教育的根本,没有把美术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而是当成了一种调节学生劳累的“娱乐节目”。然而,各校所遇到的问题不同,一些学校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培养人的重要性,但却没有资源去规划与发展这门课程,这些资源包括:资金、师资、美术教育正确的认知概念等。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没开设美术课,即使在一些市属学校,美术课也形同虚设。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制度、师资、设备、经费等因素。最为令人担忧的是教育观念和教学环境。在当地的一些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眼中,美术课不涉及升学,绝对是副科中的副科,开与不开、学与不学无所谓。至于说到素质教育、新课标、美育,重要是重要,但在实施中却变成了空话。 学习美术课程的目的应该是由学习美术形成“美术修养”。“美术修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以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美术修养”是“人文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活动对于个体自身而言,可以交流思想情感、理解人生的意义、表达人文的关怀、美化生存环境,从而提高生活的品质;而对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则可以了解文明发展、理解人类的理想、宏扬民族精神、认识多元文化、参与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对文化的反判精神。 基础层次的美术教育目标并不是要培养画家,而是教会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观察、判断、思考、想象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能对自然有认知、对人文有关怀、对社会有关注、对科学有贡献。因此,基础美术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想法,以养成思考、想象和表达能力,成为一个独立思维、独立精神的“人”。
【关键词】:教育 美术教育 对比 分析 理念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633.95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8
- 引言8-9
-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9-11
- 第二章 什么是美术教育11-13
- 第三章 基础美术教育分析13-20
- (一) 中外基础美术教育对比13-15
- (二)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15-16
- (三) 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现状16-19
- (四) 基础美术教育问题总结19-20
- 第四章 基础美术课程理念20-25
- (一) 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21
- (二) 提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1-22
- (三) 尊重本能意识22
- (四) 培养独立思考判断能力22-23
- (五) 遵守课堂评价原则23-25
- 结语25-26
- 参考文献2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怓素丽;图像时代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2 郭丽伟;长春地区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2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78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