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践
发布时间:2017-09-15 06:30
本文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践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其目的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以学习理论与教育主体性理论为指导,以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为主题进行研究,试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本文共分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内容的是阐述选题的缘由、文献综述,探究学习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学科特点需要;综合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所谓历史探究式学习指的是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而展开的学习过程和活动。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方法与能力,在体验中情感得到升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学理论为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中学生历史探究学习的现状调查以及分析。通过抽样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学生普遍缺乏探究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技能与方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考试制度的改革相对滞后、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师缺乏对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业负担比较重。第三部分根据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一是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利用历史史实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第二是课外活动中开展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学生依据教材、生活选择探究课题,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采用文献查阅、社会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资料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得出探究结论,并采取多样化形式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第四部分是指导实践的教学反思。实践证明,高中历史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活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树立科学态度和社会的责任感。同时方法指导实践面临诸多困难,需要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教学业务水平。这样我们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育实践才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导言9-19
- (一) 选题缘由9-11
- 1. 学会学习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9
- 2. 学会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9-10
- 3. 历史知识也需要进行探究10-11
- (二) 文献综述11-14
- 1. 国外研究状况11-12
- 2. 国内研究状况12-14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6
- 1. 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14-15
- 2. 历史探究性学习15-16
- (四) 理论基础16-18
-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6
-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6-17
- 3. 主体性教学理论17-18
- (五) 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意义18-19
- 1. 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18
- 2. 促进教学相长18-19
- 二、中学生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19-23
- (一) 高中学生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以钦州市3所高中为例19-20
- 1. 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意识20
- 2. 学生缺乏进行探究学习的技能与方法20
- (二) 影响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原因分析20-23
- 1.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20-21
- 2. 教师缺乏对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21-22
- 3. 学生的时间不够用22-23
- 三、探究性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实践23-45
- (一) 课堂探究学习方法指导23-32
- 1. 指导学生运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23-25
- 2.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25-27
- 3.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27-32
- (二) 课外探究学习方法指导32-45
- 1. 选题方法指导32-34
- 2. 收集材料方法的指导34-39
- 3. 分析整理资料方法的指导39-40
- 4. 课题成果展示方法的指导40-45
- 四、教学反思45-50
- (一)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45
- (二) 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45-47
- 1. 突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45
- 2. 学生掌握了基本探究性学习的方法45-46
- 3. 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46
- 4. 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和社会的责任感46-47
- (三) 存在的问题47-48
- 1. 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滞后47
- 2. 学校设施落后47
- 3. 高中班级编制较大47-48
- (四) 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48-50
- 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48
- 2. 外部环境支持48-50
- 结束语50-51
- 文中注释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54-5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 致谢58-59
本文编号:854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85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