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9:17
本文关键词: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素养 NAEP PISA ECD模型 评测方案 SPSS 数据分析
【摘要】:近年来,科学素养已逐渐成为了国民综合素质的体现之一,既是社会发展的普遍需要,也是个体生存和成长的关键需求。为了更好的评定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本文致力于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国本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以此全面反映中国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为科学素养评测研究添砖加瓦。为了探索国际科学素养评测的发展状态和趋势,本文将国际评测项目PISA和NAEP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最新的框架文件PISA2015、NAEP2011,在科学内容、科学实践和科学认知过程三个方面对PISA、NAEP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国际性评测项目的普遍状态和发展趋势。随后,根据对比研究的结果,设计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的中国本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该评测方案的设计基于ECD模型,包含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联合运用,虚拟情景和真实实验的交相辉映。为了检验评测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以PISA科学素养评测样本(纸质)和NAEP科学ICT评测(计算机交互)为对比实验,收集同一批大一学生的PISA、NAEP和方案的评测数据,采用SPSS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协方差分析和相关性检验,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评测方案是否合理的结论,并给出评测方案与PISA、NAEP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评测方案内部相关性高,试题具有一致性。评测方案总分与NAEP评测总分相关,与PISA植物与环境领域运用知识能力的评分相关,且评测方案知道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的评分与PISA评测知道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评分也具有相关性,在探究能力维度方面与PISA可互为补充,不仅能够评测出学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也能够作为学生科学素养评测中生命科学领域的深入考核项目,具有科学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今后开展学生科学素养评测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科学素养 NAEP PISA ECD模型 评测方案 SPSS 数据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意义12-13
- 1.4 研究关键点及创新点13
- 1.4.1 研究关键点13
- 1.4.2 研究创新点13
- 1.5 研究方法13-15
- 1.5.1 文献法13
- 1.5.2 文本分析法13
- 1.5.3 比较法13
- 1.5.4 测试法13-14
- 1.5.5 实验法14
- 1.5.6 数据分析法14-15
- 第二章 国际学生科学素养评测项目比较研究15-26
- 2.1 国际学生科学素养评测项目简介15-16
- 2.2 NAEP与PISA科学素养评测框架比较研究16-19
- 2.2.1 评测背景和评测目的的比较研究16-17
- 2.2.2 科学内容的比较研究17-18
- 2.2.3 科学实践的比较研究18
- 2.2.4 科学认知过程的比较研究18-19
- 2.3 NAEP与PISA科学素养评测试题的比较研究19-24
- 2.3.1 评测试题开发的比较研究19-20
- 2.3.2 评测方式和题型的比较研究20-21
- 2.3.3 评测传统题型的比较研究21-23
- 2.3.4 评测新题型的比较研究23-24
- 2.4 NAEP与PISA科学素养评测比较研究启示24-26
- 第三章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设计与开发26-43
- 3.1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对比实验(校验标准)简介26-30
- 3.1.1 台湾PISA科学素养评测样本试题简介26-27
- 3.1.2 NAEP科学评估计算机交互任务简介27-30
- 3.2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ECD模型30-35
- 3.2.1 ECD模型简介30-33
- 3.2.2 ECD模型在NAEP中的运用33-34
- 3.2.3 基于计算机与传感器的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ECD模型34-35
- 3.3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的设计35-40
- 3.3.1 “温室效应与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简介35-36
- 3.3.2 “温室效应与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与可行性分析36
- 3.3.3 “温室效应与植物光合作用”评分标准36-39
- 3.3.4 “温室效应与植物光合作用”分类标准39-40
- 3.4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平台的运用40-43
- 第四章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数据采集与分析43-54
- 4.1 对比实验的必要性及被试的选择43
- 4.1.1 对比实验的必要性43
- 4.1.2 被试的选择43
- 4.2 对比试验数据样本采集及预处理43-47
- 4.2.1 对比实验数据采集43-44
- 4.2.2 对比实验数据预处理44
- 4.2.3 对比实验数据分析44-47
- 4.3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数据采集及分析47-54
- 4.3.1 评测方案前期准备工作47-48
- 4.3.2 评测方案数据预处理48-51
- 4.3.3 评测方案数据分析51-54
- 第五章 学生科学素养评测方案研究结果及启示54-58
- 5.1 研究结果54-55
- 5.1.1 评测方案内部一致性54
- 5.1.2 评测方案的合理性54-55
- 5.2 对我国科学素养评测方案开发的启示55-56
- 5.2.1 计算机化评测方案开发的创新意义55
- 5.2.2 科学素养评测方案设计过程的科学性55
- 5.2.3 计算机-动手交互式任务实行的可行性55-56
- 5.3 对我国科学素养评测项目开发的展望56-58
- 5.3.1 科学素养评测项目开发并走进科学讲堂56
- 5.3.2 加强信息技术的整合和运用56
- 5.3.3 引入神经教育学等多元化的研究手段56-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件61-78
- 致谢78-79
- 已发表论文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帆;文雯;;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框架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2 李贵安;何嘉欢;徐小红;;NAEP科学能力测评对我国物理学科能力测评的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年05期
3 徐燕;柏毅;;美国科学素养评估的新题型开发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8期
4 杨基瑜;徐欣蕾;权梦娅;柏毅;;学生科学素养及其评测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14年05期
5 赖小琴;;PISA 2006中学生科学能力评价的分析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年05期
6 姚霞;;国际科学素养测评对我国科学学科测评的启示[J];考试研究;2013年02期
7 冯翠典;;“以证据为中心”的教育评价设计模式简介[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8期
8 王可炜;羊芳明;;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与职业差异性[J];广东科技;2011年24期
9 张海银;;PISA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及其对我国科学教学评价的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11年Z1期
10 任长松;;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及其借鉴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9期
,本文编号:972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97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