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路径
本文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路径
【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的结晶,民族精神的培育需要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鉴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实现时代精神和传统精神的衔接和融通。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路径,主要是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特点,从多元文化交流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把握民族精神本质,从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中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加以探讨。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精神 文化路径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项目编号12YJA71006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1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以血缘、族缘和地缘为基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与民族文化,共同创造的绚丽多彩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培育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民族精神培育的前沿阵地,应结合教育对象的特点,积极开拓“以文化人”的育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强;车廷菲;;回族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的形成、特征及其内涵[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论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周爱云;;论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教育价值[J];文史博览;2006年08期
3 周早弘;;民族精神的系统观及其特性[J];各界文论;2007年06期
4 张羽琼;;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植凤英;;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和谐的心理审视与构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赵秀忠;赵恒;;中华文化认同与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匡立波;黄向阳;;博弈与融合:农村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认同研究——以湖南桃源回维村为例[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汤先萍;;近年来“国家意识”问题研究述评[J];兵团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9 李文瑞;;大学生文化认同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张行健;;论包头地区敕勒川文化精品的创作动力[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日铎;张荣华;;试论中国梦的民族文化认同——基于社会取向的维度[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萱;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混班就读外籍学生的教育图景[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向轼;“苗疆”边缘地带苗族族群性的维系与流变[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杨其勇;回族学生民族道德行为检视与治理[D];西南大学;2013年
6 包天花;当代中国蒙古族文学叙事的性别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韩黎;羌族文化认同与心理韧性[D];西南大学;2014年
8 段锐超;北朝民族认同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9 常青;全球化视野下公民爱国意识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栋;高校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春梅;新疆回族家庭伦理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爽;青海藏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马芳艳;伊斯兰教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文天;论中华民族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6 汪继存;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立;基于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海英;全球化态势下我国青年学生国家意识培育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严红敏;高中历史主题史教学下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文雅;城市中学生民族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伟;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先决条件[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1期
2 万明钢;;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与面临的困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1期
4 赵世林;陈为智;;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06期
5 孙卫卫;文化:意义的出场和敞开[J];学术交流;2004年03期
6 季中扬;;当代文化认同的思维误区[J];学术论坛;2008年08期
7 闫顺利;敦鹏;;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哲学反思[J];阴山学刊;2009年01期
8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丁宏;从东干人反观回族的文化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红良;壮汉文化认同与壮族文化品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超;;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36期
2 刘震宇;;浅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与引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刘桂娥;蔡秀娟;肖华;;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和培养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年16期
4 郅洁;杨坤;;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难就业因素分析及就业渠道的拓展[J];成功(教育);2012年07期
5 姜国峰;成团英;杨庆玲;;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运行机制的社会化视野解读[J];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张玉祥;陈s,
本文编号:1039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3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