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文化适应:进程与选择
本文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文化适应:进程与选择
【摘要】: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作为文化发展的主体,其领导层应该树立全角建设理念,传输正能量,用足政策优势,从方向上提高适应性;教师要厘清迎合与突破关系,理性流动与坚守选择,转变工作重心,从关键点上提高适应性;引导学生审慎离农与认同本土,彰显主体与消解被动,重塑目标与开拓视野,从实效性上提高适应性;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构建科学的培训机制,健全合理的引导机制,从运行机制上提高适应性。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乡村学校文化 适应性选择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适切性问题研究”(11YJA8800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1;G773
【正文快照】: “适应”一词源自英文adaptability,原本为生物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指生物体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理适应能力。后将其引入到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是指个体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要求和努力改变环境以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城乡文化有着各自丰富的内涵与特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敏;万正维;;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金晶;;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3 闫世贤;;农村教育乡土逃离及归因分析——以前村小学近20年的变迁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02期
4 姬秉新;王从华;;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研究——以西部某省为样本[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纪德奎;张海楠;;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的本土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学武;;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主旨与思路[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纪德奎;孙嘉;;美国农村学校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3 杨心婕;;当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杨卫安;邬志辉;;移植与创新——城乡教育一体化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差别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10期
5 廖鑫;张勇;;农村基础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年14期
6 阮国杰;陈志强;王鹏飞;;北师大二附中未来科技城学校的教育文化建构——基于文化关怀的视角[J];基础教育参考;2014年13期
7 纪德奎;;乡村学校文化发展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张和平;;贵州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建设调查分析——以黔东南州四个县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纪德奎;;学校文化:内涵发展与路径重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年01期
10 杜文银;陈艳松;;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育公平探析——以德宏州为例[J];运动;2014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卫安;我国城乡教育关系制度的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邬静;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盛硕;基于人口流动的农村基础教育供给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3 姚军;城乡学校教学文化差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海楠;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学校文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翌,马云鹏;学校文化的反思与重建——兼评介美国加纳多小学的文化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2 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纪德奎;赵晓静;;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学校文化的现实形态与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年06期
4 魏丽娜;;高考改革应关注农村教育公平[J];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18期
5 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6 史宁中;柳海民;;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趋势与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8 田正平;;清末毁学风潮与乡村教育早期现代化的受挫[J];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9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J];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10 童宏保;;精英话语对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影响[J];考试研究;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高剑华;;留学生的文化差异与适应[J];教育评论;2007年06期
3 赵润彬;;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适应——基于剑川白族地区的田野调查[J];改革与开放;2010年04期
4 金风华;;农村女大学生城市文化适应的测量研究——沪、杭、婺三市9名农村女大学生的访谈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年02期
5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6 席嘉;文化适应与风俗变迁——云南喜洲白族上门婚改姓习俗浅析[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吕玉兰;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8 高发元,刘峰;论文化适应的双重性与调适取向的多样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任裕海;论跨文化适应的可能性及其内在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长江;如何适应你在美国的留学生活[J];出国与就业;2003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叶子;印尼华人的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程菲 李树茁 悦中山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适应对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4年
9 李可;失地农民怎样才能融入城市生活[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刘明;塔吉克族的迁徙与水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3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梅;在华的美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汤林芳;从人际圈的角度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龚晓梅;来华印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车笠;美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琳;留法中国学生的适应性因素调查: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应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文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兰;试论西安市美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新意;多元化视角下藏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慧珠;移民,文化适应与文化价值: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和他们移民父母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段灵华;中国高校外籍教师跨文化适应的探索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69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69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