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分裂严重的时代,同时人口的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在门第观念的影响下,以世家大族为单位、以儒学内容为主的家庭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儒学 魏晋南北朝 家庭教育
【基金】: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省级特色专业资助
【分类号】:K235;G78
【正文快照】: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成为儒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对儒学较为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兴盛的原因1.家族制度的盛行,门第观念的强化。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承宗,魏向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J];晋阳学刊;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方;;重任在肩 岂容逍遥自在——谈《世说新语》中魏晋儿童及教育[J];成功(教育);2013年10期
2 方坚伟;;论《世说新语》孩童早慧与魏晋家学教育之关系[J];青年文学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3 李正庚;先秦至唐书法教育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高然;五燕史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侯瑞;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崔一楠;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政治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时萍;《颜氏家训》家庭伦理思想及现代启迪[D];西南大学;2011年
2 韩敬梓;《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李静;魏晋南北朝少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孙丽萍;颜氏家训文献学成就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强国伟;南北朝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瑞琦;东晋士族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健;哲学视域中的《颜氏家训》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汪祖贵;魏晋人才思想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言凤;王筠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海丽;王俭诗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平;冯小琴;;比丘尼:另类世界中的女性群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比丘尼生活[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6期
2 薛瑞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质灾害[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陈德弟;;谈谈魏晋南北朝的私家藏书[J];文史知识;2007年05期
4 曾祥辉;;魏晋南北朝时期私人撰史盛行原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0年13期
5 何潇;;魏晋南北朝妇女妆饰审美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役[J];江汉论坛;1988年08期
7 杨富;寇恒武;;魏晋南北朝时期辽河流域的环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贾小军;刘永刚;;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诸层次述论[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胡云平;;两汉社会、文化因素与家庭教育[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1期
10 杨健吾;;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民间的色彩习俗[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邵正坤;;试论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4 彭安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北开发及其影响[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晋文;;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宋艳梅;;关中郡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崔浩;;建国以来六朝军事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玉峰;唐代的施政经验(下)[N];学习时报;2011年
2 齐迎红 云冈石窟研究院;探索南北朝女子发式[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3 李凭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华文明整体的升华与平城古都地位的确立(下)[N];大同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李梦泽;精研覃思 一丝不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姜光斗;从诸葛亮的《诫子书》谈起[N];团结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徐宪忠;《诫子书》:流芳千古的廉政文化[N];浙江日报;2005年
7 李传印;南北朝时期的谱学与政治[N];光明日报;2002年
8 李方;混六合为一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3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东洋;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戴建平;魏晋自然观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7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8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宗韵;明清徽商家庭教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范喜茹;两汉家庭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陈建萍;唐代博陵崔氏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韩雪松;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7 贾小军;有关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丽;魏晋南北朝疾疫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9 张丽君;魏晋南北朝赌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甫晟;魏晋南北朝时期博戏及博戏赌博现象初探[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084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08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