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勐罕镇傣族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的村落文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31 12:28
本文关键词:西双版纳勐罕镇傣族初中学生隐性辍学的村落文化分析
【摘要】:本论文在对傣族教育、傣族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云南傣族学生辍学等问题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西双版纳景洪市勐罕镇曼法村委会曼空小组、曼听村委会曼乍小组、勐波村委会帕当小组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以整个村落文化为背景,用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观点反观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村落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继而对当地学校教育现状进行文化追因,探讨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从当地人的视角解析导致傣族学生产生教育困境的原因,最终揭示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过程中,村落、家庭与学校联合互动的重要性。 论文主体内容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第一章为村落社会文化背景,对勐罕镇曼法村委会曼空小组、曼听村委会曼乍小组、勐波村委会帕当小组的人居环境、生计方式、社会结构、文化概貌等特质进行描述。第二章为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从辍学、隐性辍学到辍学的相关概念,并且重点从隐性辍学的背景、隐性辍学的形成原因与隐性辍学的基本性质等方面展开。第三章从勐罕镇中学学生的受教育现状、现存教育问题等方面对教育发展状况及困境进行梳理。第四五六章分别对具有进行典型性的文化因素如经济类型、宗教文化、家庭文化等因素进行文化探析。从上述几方面展开对影响学校教育的论述,运用布迪厄提出的“实践理论”阐释文化与教育在村落背景下的互动,探讨傣族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受到村落文化的影响及制约,进而对少数民族教育建立全面的认识。第七章是对勐罕镇傣族学生受教育的一些思考,,从村落、家庭、学校三方寻求教育问题的阐释,继而达到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局面。第八章是结语。
【关键词】:傣族 村落文化 隐性辍学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5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24
- 一、 选题缘起及背景10-14
- (一) 选题缘起10-11
- (二) 选题背景11-14
- 二、 研究意义14
- 三、 文献综述14-18
- (一) 傣族社会文化研究15-16
- (二) 傣族教育研究16-17
- (三) 云南傣族学生辍学研究17-18
-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18-20
- (一) 研究思路18-19
- (二) 研究方法19-20
- 五、 理论依据20-24
- 第一章 田野点综述24-32
- 一、 人居环境24-27
- (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25-26
- (二) 建筑方式26-27
- 二、 生计方式27-29
- 三、 佛教文化29-31
- 四、 社会结构31-32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32-38
- 一、 “辍学”与“隐性辍学”的辨析32-33
- 二、 与“辍学”相关的其它概念33-34
- (一) 厌学、旷课和逃学33-34
- (二) 厌学生、肄业生及其它34
- 三、 “隐性辍学”的形成原因34-36
- 四、 “隐性辍学”的基本性质36-38
- 第三章 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38-46
- 一、 勐罕镇中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38-39
- 二、 勐罕镇中学的课程设置39-40
- 三、 勐罕镇中学的师资情况40-41
- 四、 勐罕镇中学学生的整体受教育现状41-43
- 五、 勐罕镇中学傣族学生的受教育现状43-46
- 第四章 村落经济与傣族学生的隐性辍学46-57
- 一、 富饶的村落经济46-50
- (一) 旅游业对曼乍小组的影响46-47
- (二) 多样化的经济与曼空小组的发展47-48
- (三) 林业对帕当小组的影响48-50
- 二、 村落经济与傣族学生的变化50-57
- (一) 生活方式的改变51-53
- (二) 观念意识的暌违53-54
- (三) 学生教育观的变化54-57
- 第五章 宗教文化影响下的傣族学生受教育现状57-65
- 一、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57-59
- (一) 虔诚的全民信仰57-58
- (二) 世界观思维的变化58-59
- 二、 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傣族学生的“隐性辍学”59-65
- (一) 教育内容的变更59-61
- (二) 学生身份认同的变化61-62
- (三) 学生人生观的不同62-65
- 第六章 家庭文化与傣族学生隐性辍学的关联65-71
- 一、 家庭文化的影响65-67
- (一) 曼乍小组的经商氛围65
- (二) 曼空小组的娱乐风气65-66
- (三) 帕当小组的消费文化66-67
- 二、 家庭文化影响下的傣族学生受教育现状67-71
- (一) 优越的生存条件与学生的“隐性辍学”67-68
- (二) 放任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受教育的影响68-69
- (三) 家长的观念意识与学生的“隐性辍学”69-71
- 第七章 对于傣族学生隐性辍学的一些思考71-76
- 一、 加强家庭、学校与村落的互动71-72
- 二、 家庭中要注重教育投资、民主氛围及亲子互动的联合72-73
- 三、 学校中要融合乡土文化、学校教育与寺庙教育的共性73-74
- 四、 村落中要加深宗教信仰、世界观及经济形态的认识74-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2
- 附录82-84
- 在校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84-85
- 后记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段sユ
本文编号:1122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12238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