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关于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探讨——以保安族农民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19 00:00

  本文关键词:关于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探讨——以保安族农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地区 学校教育 社会流动 文化中断 保安族


【摘要】: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适度的人口流动可以更好的促进本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保安族为考察对象发现目前受限于文化中断现象和城市导向的双重影响,在社会流动途径中学校教育这一最有效和最根本的途径尚未真正发挥效用。未来应科学定位民族教育,积极完善学校教育;摆脱城市导向对教育模式的束缚,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变革学校教育内容,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同时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进而推动教育发展。
【作者单位】: 唐山师范学院;
【基金】: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社会支持背景下高校贫困生价值观教育”(课题编号:2013C1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我国少数民族多居住于交通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受限于经济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双方面的影响,民族聚居区域与发达地区间的差距十分明显。根据托达罗理论主张,这种区域经济剪刀差将诱使欠发达地区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而且区域间经济差距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强;车延菲;;近年来我国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进展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2 钱民辉;;意识三态观:民族教育研究的新视野[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杨莉萍;;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9期

4 覃锐钧;王希辉;;当前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基于大瑶山六巷中心小学的调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4期

5 洪瑕;;学校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以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乡为例[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王婷;陈亚颦;黄绍文;;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地学校教育传承哈尼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许欢;;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8 陈明君;;人类学政策过程研究的传统与现代境遇[J];民族论坛;2015年08期

9 樊秀丽;;文化的中断·断裂——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现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9期

10 张飞;曹能秀;;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吕晓娟;性别视角下的东乡族中小学潜在课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姚冬琳;多元文化教育视域下穗港台小学社会科教科书内容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民辉;;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洁,冯国文;珠江三角洲学校教育现代化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3期

2 罗立群;略论学校教育的情感性[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唐凯欣,金红梅;信息、知识、智慧——信息时代的学校教育该给予学生什么[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王秀兰;学校教育要以生为本[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4期

5 马昌秀;浅谈通俗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J];新疆有色金属;2002年S1期

6 马立华;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从学校教育抓起[J];党政论坛;2002年03期

7 李家成;论个体生命立场下的学校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5期

8 赵尚松;学校教育中心理虐待探析[J];教育评论;2002年01期

9 尹晋英;略谈档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2年27期

10 王俏华;对信息化社会学校教育的重新思考[J];教育探索;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云;;论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开展[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2 张鹤;;博物馆如何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摘要)[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3 吴小辉;魏琳琳;;让孤独与学生说再见[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王佩芳;;让科技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杨继生;;学校教育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李强;;学困生与学校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廖永铭;叶永恩;;浅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与联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陆再勤;;浅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9 徐志球;;浅议电脑网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胡蝶;;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几点思考——基于学校教育的视角[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璋(作者为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N];金华日报;2005年

2 泰州市教育局局长 宋吕银;“五严”背景下学校教育大有作为[N];江苏教育报;2009年

3 西南大学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黄雪梅;学校教育创新活力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陶西平;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体制化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郭淑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教育途径[N];南方日报;2013年

6 记者 刘子烨;学校教育不能再重“英”轻“汉”了[N];联合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颖;学校教育:多元冲击,,坚守前行[N];福建日报;2013年

8 周润智;健全的学校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9 记者 苏天瑞 通讯员 吴瑾玉;全市关工委学校教育工作会议在虞城县召开[N];商丘日报;2009年

10 赵泰文;督促指导学校教育关工委工作[N];毕节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卫英;民族学校教育中的隐性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滕志妍;世俗时代的宗教与学校教育关系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宏;散居回族学校教育的隐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程红艳;儿童在学校中的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高振宇;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艳;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用有限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吴春洲;学校教育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朱云艳;美国家庭学校教育之父—约翰·霍尔特家庭学校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良田;西藏宗教寺院教育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3年

6 赵永进;梁启超的学校教育思想和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亚娟;学校教育负担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郭佳;论惩罚在学校教育中的合理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沙莉莉;T村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变迁[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谭龙;儿童虚伪与学校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01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201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