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湖北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 出处:《长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近10年来,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急剧上涨,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下,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公平,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走进了大学校门,得到深造的机会,进入高校后,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改变了,大学期间,他们学习的课程数量由高中的几门变成了要修满几十门,并且还包括许多实践环节,课外生活也在丰富多彩等等,然而他们的身体条件,能否承担复杂的大学生活呢?体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生命力的呵护与培育,残障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心健康和发展个性,尽量满足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且,这些残障学生将来也会走入社会,成为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参与体育锻炼是残障学生走向社会仍能保持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湖北省高校云集,如何引导湖北高校的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使他们身心保持健康呢? 本文以体育学、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选取8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湖北高校残障学生的现状和湖北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近些年湖北残障学生规模变化及发展趋势,残障学生残障类型残障等级,湖北高校残障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湖北高校残障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成因素,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湖北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课情况,湖北高校残障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方式,教师给随班上课的残障学生授课面临的困难因素,湖北高校残障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湖北高校残障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锻炼方式,影响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每年都有300多名残障学生进入湖北省高等院校学习,湖北省接受高等教育的残障学生以分散形式分布在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中,生残障原因主要是患有某种疾病或身体肢残,他们的残障等级基本属轻级,残障类型主要包括小儿麻痹后遗症、脊柱畸形、类风湿、脑瘫、肢体残疾、关节异常和心脏病等。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结果:觉得需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到了75.0%,觉得可有可无的占19.2%,不需要体育锻炼的占5.8%;参与体育锻炼的喜欢情况结果:有17.3%的残障学生平时很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比较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19.2%,一般的占26.9%,不太喜欢的占30.8%,很不喜欢的占5.8%;参与体育锻炼的喜欢情况结果:有17.3%的残障学生平时很喜欢参加体育锻炼,比较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19.2%,一般的占26.9%,不太喜欢的占30.8%,很不喜欢的占5.8%;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结果:自己喜欢体育的残障学生人数比例占到了75.0%,学校影响的占13.5%,家庭影响的占5.8%,社会影响的占3.8%,其他的占1.9%;湖北省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排名结果依次是:为康复、增强体质,应付体育考试,学习体育技能、掌握锻炼方法,为社会交往,为休闲娱乐,为预防疾病,为获得自尊和自信,为提高学习效率;湖北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课情况是:普通高校基本都开设了体育保健课,而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都没有开设体育保健课;湖北高校教师对残障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方式结果:免考体育占45.0%,根据实际情况降低考试标准占10.0%,跟普通考试一样占3.3%,其他占41.7%;教师给随班上课的残障学生授课面临的困难因素排名结果依次是:自身能力不足、学校体育设备器械和场所缺乏、安全隐患、残障学生生理缺陷、其他、残障学生心理障碍;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结果:平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学生占17.3%,未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占48.1%,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占34.6%;残障学生选择体育活动锻炼方式的调查排名结果依次是:散步跑步、乒乓球、其它、羽毛球、体育卫生保健、身体素质训练、韵律操广播操、武术套路太极拳、舞蹈、足篮排球;影响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排名结果依次是:没有适合残疾人的设备器械和场所,怕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怕被人笑话,行动不便,畏惧体育、怕受伤,没兴趣,没有专业人士指导,没有适合残疾类别的体育活动项目,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缺少专门的书籍指。 本研究根据调查的结果,通过理论分析,探究了引导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途径,归纳了湖北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发展策略:高校重视残障学生的健康状况,落实其体育教育;针对残障学生大力宣传其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为残障学生改善体育设备、器械和场所;开发符合残障学生运动的体育项目;为残障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加强高校残障学生体育指导的师资力量建设;科学指导,因人施教,树立终身体育观。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聂;;高校残障学生锻炼指导的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向;;普通高校残障学生体育项目需求情况与锻炼保障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韩玉璋;郭淑范;秦曼;;普通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4 徐正旭;秦纪强;;普通高校面向残障学生开设的康复保健课程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5 朱文宝;对福州市部分高职高专体育锻炼课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05期
6 陈静;常延秋;;大学生考研前心理健康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程大力;;浅谈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8 王华;孟威;;美国“全纳教育”及其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9 江玲玲;熊和平;;对我院“高知”人群健康状况及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张宏伟;;浅谈体育锻炼的健身与经济价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敬;王珉;;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概念研究(综述)[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魏汉琴;周田敬;梁捍东;;河北省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因素分析与健身指导[A];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琳琳;马飞;;关于体育锻炼对山东省20-3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机能水平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程云峰;;我国城市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妇女参加体育锻炼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王洪妮;解毅飞;;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调查[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唐萍;;体育锻炼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年女性教师身心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7 王洪妮;盛昌繁;解毅飞;;农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余江文;;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抑郁人际情境的影响[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路星;黄志剑;;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波;不重视学生体育锻炼 中小学校长可能下课[N];成都日报;2007年
2 李玫;深圳学生启动“阳光体育”活动[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谷嫦瑜邋实习生 石明;迅速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高潮[N];渭南日报;2007年
4 记者 余潇;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N];福建日报;2008年
5 林沐;应重视学生体育锻炼[N];潮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唐磊 郑黎;体力严重透支 情绪波动较大 缺乏体育锻炼[N];长春日报;2005年
7 马邦杰;专家告诫:体育锻炼应成为日常生活一部分[N];经济参考报;2007年
8 刘照福;感冒后运动弊端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刘照福;感冒后不宜运动[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部国华;“冬练三九”要科学[N];中国体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翟一飞;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夏祥伟;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理;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基于心理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天诺;澳港大学生锻炼特征与锻炼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吴萍;沈阳市不同阶层城市成年人体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陈绮文;北京市城区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洪霞;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10 王清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因素[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杰;湖北高校残障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赵宁;体育锻炼对中老年女性骨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4年
3 臧振力;大学生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博;河南省高校中年教师体育锻炼与锻炼动机、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邓文才;不同运动项目和强度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锻炼感觉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韩传来;苏北地区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情况及制约因素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史军;体育锻炼对高中三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丽莉;延边地区城市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王泽刚;石油主干专业硕士研究生健康现状及体育干预措施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杨嘉跃;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08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30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