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学校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 蒙古族 流动青少年 城市学校适应 社会排斥感 社会差异感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蒙古族流动青少年在城市学校中的人际环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都处于良好水平。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对其学校适应有促进作用,而他们在学校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和社会差异感对其学校适应有阻碍作用。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ampling,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adolescent school adaptation of Mongolian float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interpersonal environment in schools in the city of Mongolian adolescents adaptatio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method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are in good level.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organized activities of the group of schools to adapt to the role, and their experience in the school of social exclusion and social difference on school adjustment hinders.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与社会工作干预研究”(BSQ13003)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少数民族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合研究”(ZSQ10025)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明兰;王希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常俊梅;马润生;;浅析城市农民工的职业对其市民化进程的影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郑信哲;黄娜;;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与城市民族教育问题探讨——以山东省青岛市朝鲜族教育实践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信哲;;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以山东省青岛市朝鲜族社会为例[J];民族论坛;2013年06期
2 朴胜镇;;中韩建交对朝鲜族人口流动的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2期
3 郑信哲;;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以山东省青岛市朝鲜族社会为例[J];民族论坛;2013年03期
4 尹姣容;葛新斌;;流入地政府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履责问题研究——基于利益分析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3年08期
5 侯海坤;;西北大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5期
6 秦月;;小组工作对改善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旭光学校“星期五派对”小组为例[J];青春岁月;2013年12期
7 许传新;陈国华;王杰;;亲子关系:“流动”与“留守”子女的比较[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7期
8 许传新;;家庭教育:“流动家庭”与“留守家庭”的比较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5期
9 李媚宇;王平;;适应、融入与发展——关于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少年儿童义务教育适应问题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张莉曼;汤夺先;;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述评[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申春善;文化选择与民族文化课程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徐芳;中国朝鲜族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肖江;土地流转下的农村养老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程娟;城市流动儿童高中阶段就学问题的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华;西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转移及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莉曼;合肥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人类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5 马晶金;兰州市华坪穆斯林社区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韩洁文;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尹映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查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颖秀;;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十年演进及重大转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刘传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J];理论月刊;2006年10期
3 哈经雄;;新历史阶段的民族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4 王平;;关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以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刘传江;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二) 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11期
6 赵立新;;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年04期
7 殷晓清;农民工就业模式对就业迁移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1年03期
8 夏学文;;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27期
9 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王春光;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J];学习与探索;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辰;;蒙古族学校汉语教材研讨会在乌兰浩特召开[J];内蒙古教育;2006年08期
2 陈立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发展民族教育的经验[J];民族教育研究;1991年04期
3 苏怀珠;肃北蒙古族学校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01期
4 任全虎;;难忘的送行[J];现代特殊教育;2006年01期
5 白丽娟;;蒙古族教育制度的演变[J];满族研究;2010年02期
6 乌凤兰;;辽宁阜新县民族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J];中国民族;1989年01期
7 张朝乐门;;论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理念之合理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吉林省通榆县蒙古族学校简介[J];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9 蔡浩;玛依拉;刘美玲;;汉蒙维女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蒙古族字校[J];内蒙古教育;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敖木巴斯尔;;蒙古族自主创新教育研究的探索历程和发展趋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简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何江川;;我国十七个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格根图雅;民族的骄傲[N];通辽日报;2006年
2 记者 孟召华 通讯员 曲维东;“蒙古族人才的摇篮”[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郭紫欣 通讯员 杜宽良;达旗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雅静;民族教育花盛开[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5 徐文德;奈曼旗合理整合优化民族教育资源[N];通辽日报;2006年
6 记者 宋霞 通讯员 袁娜;和布克赛尔县:“双语”教育覆盖率高[N];塔城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吉觉拉一;杨明学:献身彝乡教育终无悔[N];凉山日报(汉);2007年
8 额尔敦 乌云敖日格勒;东胜区努力实现少数民族生计“五有”[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9 刘喜宝 记者 任国君;为科学崛起提供智力保障[N];大庆日报;2009年
10 包百泉;我市民族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杨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日娜;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二重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2 乌力吉巴特尔;对蒙古族教育的哲学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向yN;从文献资料与地下发掘析蒙古族混合型教育文化的渊源和基础[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朝乐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龙;呼和浩特市蒙古族中小学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现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娜仁花;赛春阿儿童教育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庆德门;阿拉善左旗蒙语授课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海立新;包头市区蒙语授课学校办学效益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乌兰;呼和浩特市中小学蒙语授课学校办学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布日其其格;内蒙古喀喇沁右旗毓正女学堂と河原操子につぃて[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31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53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