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发达城市老年教育需求的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

发布时间:2018-03-29 12:55

  本文选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入点:老年教育领域 出处:《职教论坛》2017年24期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老年教育的作为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和谐,也攸关自身发展,决定着老年教育需求的满足。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需求,老年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节老年教育供给规模;以个体需求为依据,优化老年教育供给结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激发老年教育供给活力。老年教育自身改革动力要以"供给侧推动"为主,"需求侧拉动"为辅,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坚持教育供给规范化;消除壁垒,完善老年教育供给体系;多元参与,提高老年教育供给质量;以老年学员需求为本,促进老年教育供给多样化。老年教育的改革要从供给侧将"物"与"人"有机联通,解决深层矛盾,强化老年教育优先供给;建设多元主体,满足个性需求;秉持主动作为取向,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role of senior education not only affec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armony, but also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education demand, which is based on the policy demand of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e senior educa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ocial demand, adjust the supply scale of the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optimize the supply structure of the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on the basis of the individual demand, and take 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the supply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the main motive force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should be "supply-side push", "demand-side pull" as the supplementary,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adhere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upply, eliminate the barriers and improve the supply system of the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Pluralistic participation, improving the supply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taking the demand of the elderly students as the basis,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upply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should link "things" with "people" organically from the supply side to solve the deep contradiction. To strengthen the priority supply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to build multiple subject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i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with the initiative as the orient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发达城市老年大学课程适切性和创新研究”(编号:14YS143),主持人:李学书
【分类号】:G7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宪明;对建立地(市)级老年教育网络初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傅崇江;对石油企业发展老年教育 开办老年大学的思考[J];胜利论坛;2000年06期

3 程庆元;切实加强老年教育[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5期

4 司荫贞;美、日两国老年教育简况[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1期

5 付兵;老年教育的特点及组织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8期

6 司荫贞;中、美、日三国老年教育发展概况[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7 曹达勤;依托成校开展老年教育的探索[J];职教通讯;2001年07期

8 张伯敏;;发展海南老年教育的思考[J];今日海南;2001年03期

9 蔡凯朝;谈老年教育的若干问题[J];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10 李东生,田昶;试论中国老年教育的模式[J];成人教育;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新凯;;老年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2 周德荣;;老年教育与公民意识内涵之探讨[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沈诒;;明媚的阳光 神往的天地——老年教育与我的晚年情缘[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4 史推达;;老年教育及其途径探讨[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5 史推达;;影响老年教育性别差异的因素分析[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9年

6 王舒婷;;多元视野下的国际老年教育政策比较[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9年

7 史推达;;老年教育之老年心理研究[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0年

8 康学斌;;关于对发展老年教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点思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年第2期(总第86期)[C];2011年

9 冯毅洁;程鸿辉;邱树萱;杨韵辉;;加快发展老年教育事业 促进构建学习型社会[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5-2006)[C];2007年

10 牛飚;;江苏老年教育[A];世纪之交——江苏老龄问题研究[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于莹 李立新;老年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展[N];中国老年报;2005年

2 艾青春;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记者 赵丽娜;发展老年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N];蚌埠日报;2007年

4 记者 李勇;长春老年教育中心成立[N];长春日报;2007年

5 王战宏;行政力推老年教育快速发展[N];中国老年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蓝青 王前进;天津:老年教育蓬蓬勃勃[N];中国老年报;2006年

7 邵景元;当前老年教育的发展态势[N];中国老年报;2007年

8 谢平;老龄社会需要远程老年教育[N];中国老年报;2007年

9 记者 关媛媛;办好老年大学 推动老年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N];重庆日报;2006年

10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韩树杰;美国老年教育的经验[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燕东;老年教育:福利、救济与投资[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吴燕;教育养老的制度设计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英;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澜;我国老年教育社区推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丹丹;合肥市老年教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张一晓;美国老年教育之演进[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卢明;城镇老年教育模式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梅蕾;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简单;江西省城市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7 罗悦庭;积极老龄化下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娟娟;我国“非正规”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郭楠;中日老年教育状况调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段迎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教育推进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1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681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