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冲击与回应: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19 03:32

  本文选题:历史虚无主义 + 少数民族大学生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04期


【摘要】:伴随全球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加之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结构重组和多重价值的选择性增多,使得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程度出现了新的动向和话语,其中,也充斥了一些有悖于主流价值观甚至倒行逆施的思潮和观点。其中,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内外双向维度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动态并积极变更活动范式,在所谓"学术争论"的隐蔽外衣下重新泛起,逐渐渗透并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共有精神信仰产生了新的冲击。历史观反映着一个民族聚合体共同的历史认知,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佼佼者,其思想动态及对历史的把握深刻影响着民族共荣的后继事业,但由于年龄阶段认知层面的不成熟及追求标新立异的猎奇心理,加之基于民族信仰、民族传统的文化背景差异,使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的特殊"低免疫群体"。本文基于对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呈现形式、兴起原因等的深入剖析,探讨了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并就其如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和思考。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glob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multiculturalism, coupled with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benefits 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selectivity of multiple values brought about by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 new trend and discourse appear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of China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some thoughts and views which are contrary to the mainstream values and even perverse actions are also filled.Among them, historical nihilism presents a new dynamic and actively changes the activity paradig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wo-way dimension at home and abroad, repopulates under the cloak of the so-called "academic debate", and gradually penetrates and dispel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O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ommon spiritual belief has a new impact.The view of history reflects the common historical cognition of an ethnic group. As the best among the minority youth, the ideological dynamics and grasp of histor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ethnic minoritie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ubsequent cause of national common prosperity.However, due to the immaturity of the cognitive level in the age stage and the pursuit of novelty and novelty,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based on the national beliefs,It inevitably became a special low-immunity group to resist the false trend of historical nihilism.Based on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historical nihilism, the present form and the reason of its ris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and impact of historical nihilism on contemporary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thoughts on how to resist the erosion of historical nihilism.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GJ010) 2015年国家重大课题(15ZDA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格日勒图,青格勒图;关于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工作论坛;2003年03期

2 席琳琳;你在北京还好吗?——纵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京就业现象[J];中国民族;2004年02期

3 刘艳;;以新农村建设为机遇 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李雪静;;略论如何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李德海;;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及解决的办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努力曼·依米提;米海丽·依米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观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林伟民;潘运;全小山;杨桂芳;;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生育价值观现状调查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马祥;刘英;杨凤微;;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信心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吴常柏;巴哈尔古丽·哈力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敏;姜国峰;;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认同的表现规律及构建浅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普丽春;;云南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余海波;;大学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校园文化[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黄羽新;;立足学生实际,加强教学管理和改革——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模式研究之二[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4 李军平;;少数民族大学生科普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龙群;潘欣颂;;伊斯兰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道德建设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6 阿勒泰·赛肯;;试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延组;延边每年为少数民族优秀生付学费[N];组织人事报;2009年

2 记者 肖静芳;大陆少数民族大学生赴台进行文化交流[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我省启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计划[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林晓洁;少数民族大学生走在希望的大路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5 粤民;广东出台措施资助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记者 苏丽霞 通讯员 伍芳;春风送暖[N];金融时报;2011年

7 记者 师艳芳;地区15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赴豫培养[N];哈密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杨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金学官;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文贤;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史莎莎;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赵静;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及其导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刘秀艳;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适应性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4年

5 高雄;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6 张沙领;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7 唐迪;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韩晓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光明;云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经济贫困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王利捷;新时期我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71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1771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d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