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转化学习的应对策略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the social mobi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urban harmony. The source of the social mobil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lies in the lack of skills and literacy.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an complete the economic, social, institu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level of urban integration. The main strateg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s to strengthen the active role of the subject learning, to use the trigger practice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learning, to highlight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learning content, to guide the learning method, and to give play to the interactive role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校长办公室;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基金】:2014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研究—基于社会流动视角》(HB14JY069)
【分类号】:G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丽;;新生代农民工“内卷化”现象及其城市融入问题[J];河北学刊;2012年04期
2 郭伟;侯龙真;;韩国成人教育促进农民社会流动的经验与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3 李全喜;蔡慧慧;;信息融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可忽视的问题[J];图书馆建设;2012年12期
4 沈蓓绯;纪玲妹;孙苏贵;;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化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J];学术论坛;2012年06期
5 王佃利;刘保军;楼苏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2期
6 刘奉越;庞学光;;基于社会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转化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华;;多元化的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2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3 杨加成;秦启文;孙岚;;主动失地农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4 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项红;;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长阳南曲进中小学课堂”现状调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卢淑华;科技扶贫社会支持系统的实现——比较扶贫模式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马戎;;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差异、职业差异和族群差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刘卫财;;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阶层利益矛盾协调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9 沈祖超;阎凤桥;;社会分层对于高等教育分层的影响——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家庭背景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10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尚瑾;;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困境研究——以“温江村”砍手党事件为例[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6 白文璐;郑莉君;;杭州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调查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7 王向贤;;“共和国的工业长子”——男性气质与大型国有企业男性工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方法论探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储庆;国家、教育与地位获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5 李中明;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分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海军;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及其现实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晓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风险与分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杰;跨体制下的身份诉求与结构化形塑[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雪;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莹;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宋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陈磊;中国社会阶层发展多元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文峰;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价值意蕴[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笑梅;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韩志刚;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农民的社会流动[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玉凤;《南方周末》农民工报道的框架分析及其议题变迁[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凤霞;现阶段我国城乡利益的协调与平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J];城市规划通讯;2011年19期
2 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J];观察与思考;2010年03期
3 庄文;伊伶;;成人转化学习理论研究概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梁波;王海英;;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朱力;赵璐璐;邬金刚;;“半主动性适应”与“建构型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俞守华;龚慧;庄则江;区晶莹;;广东省农民工信息需求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赵排风;;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朱迎春;;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9 刘奉越;康红芹;;成人经验学习及其教学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策;;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民思想教育的途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李国新;[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晓峰;新时期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奉越;我国成人教育管理者专业训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恩泽;;新生代农民工盼圆“市民梦”[J];人才开发;2010年05期
2 梁思慧;;新生代农民工在想些什么[J];同舟共进;2010年05期
3 ;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J];生意通;2010年04期
4 张铁军;孟筱;;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新东方;2010年02期
5 孙瑞灼;;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5期
6 张远秀;孔利;;从新生代农民工的角度看民工荒问题[J];知识经济;2010年12期
7 张立富;;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途径分析[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8 李茜;;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的自身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3期
9 本刊编辑部;;新生代农民工素描[J];现代人才;2010年01期
10 程亚文;;新生代农民工节后的出路[J];现代人才;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敏丹;“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接近大学生[N];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返乡相亲: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择偶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及融入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968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19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