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听障儿童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2 09:01
【摘要】:听障儿童的发展遵循着正常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但相对于正常儿童来言,听障儿童也有非典型性发展,主要表现于在某些阶段呈迟缓或超越特征。听障儿童不光听力有缺陷,语言障碍随之相伴,而且听力障碍对听障儿童的感觉运动、认知能力、注意力、沟通和交往等发展都有所影响,只有通过正规康复机构系统性合理化的大量训练才能帮助他们弥补缺陷,更有效的发挥其他感官的代偿功能。由于沟通交往的困难,听障儿童更容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还可能形成自卑、暴躁、孤僻等负面个性。“全面康复教育”的核心是要促进和实现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平衡共性发展和特殊需要。全面发展是身体与精神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为听障儿童创造专业的听力语言康复环境的同时也要关注其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就是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美术治疗的理念和方法,除了培养儿童的美感经验外,旨在通过日常的美术活动消除或缓和儿童的精神及情绪困扰,遇到心理问题时教师能即时发现应对。美术活动本身就是有效的增强感知、拓展思维、开发想像力的活动,再经由专业的研究者结合心理学原理设计开发形成美术治疗。由于听障儿童的先天缺陷,作为以视觉为基础的艺术治疗手段,包括绘画、手工、泥塑等在内的美术活动更能利用听障儿童的优势进行治疗。通过适当的测验和特殊的课程设计,使美术治疗与美术教育相融合,可操作性较强。在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阶段进行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对听障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全面康复起到一定程度的帮助作用。经实践证明,听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呈现出注意力、想象力等认知能力较差,同年龄段的幼儿美术课程接受力较差等现象,但在适当的调整下可以顺利完成课程任务。所以,听障儿童治疗取向美术教育的实施具有可行性,通过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课程实施,从教育角度而言,不仅可以发挥听障儿童的视觉代偿,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及其他潜能;从心理治疗角度而言,听障儿童通过美术活动表达自我、抒发情绪的同时,教师及研究者也可以通过交流互动的过程获悉听障儿童的心理状态,对有心理偏差的儿童即时进行干预治疗,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进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图文】:

视觉,听觉,普通儿童


听觉障碍对听障儿童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影响(图1-1)。首先是交流上,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全,主要就是通过语言来告知自己所需,听觉障碍引起的语言障碍直接封锁了听障儿童的正常交流渠道,他们没有办法清楚地表达自己,而外界的花花万物又都是由画面和声音组成的,听觉语言双重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就把他们与外界隔离开来。声音信息量减少导致大脑信息加工不完整,也就是说听障儿童感知的世界也不如我们正常人那么丰富完整,并且缺乏对事物的整体理解,所以他们对我们所言之事就会产生不理解或反应较慢。图 1-1除了听觉外,人们主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对于听障儿童来言,视觉则尤为重要。由于代偿功能理论,人们往往以为听觉有障碍的儿童会在视觉上比普通儿童有着超常的优势,然而有学者指出听障儿童的视觉反应并没有优于普通儿童,而且视觉认知能力水平较低,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较快,但也没有更大的优势。①不过这并不是说听障儿童没有视觉补偿,补偿会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视觉敏锐度较高、边缘视野或者是细节的观察能力会优于普通儿童。另外,听障儿童比普通儿童出现视觉缺陷问题的几率更大,所以补偿和缺陷有可能集中于同一主体,也只有通过大量训练和专业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避免缺陷,更有效的发挥其他感官的代偿功能。思维是一种认知过程,认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也就是思维,思维的过程也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来实现的,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视知觉的发展紧密相关。与正常儿童相似,听障儿童的思维发展也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但由于①贺荟中.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2.二、听障儿童治疗取向美术教育的需求分析

模式图,模式,美术教育,美术教师


图 1-3 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模式三、听障儿童治疗取向美术教育研究的局限性分析者在对文献的阅读研究中发现,现阶段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多站在心理学角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但并不能够在教师范围内普遍应用。美术术教育的研究则大部分都是基于理论的分析,尚不完善。美术教师针对的不寻求帮助的患者,,而是在数多个学生中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没有专业的心景,怎么才能结合美术治疗发挥美术教育的最大功效,体现治疗的价值。治术教育落脚点还是美术教育,如何能让美术教师把美术治疗应用于日常的美研究的难点。也就是说,不仅需要各领域的研究者整合为专业的学术体系,出成熟的应用方法。研究虽有理论基础,但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指导。所以研究的进行还个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762;G623.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稳山;;房树人绘画投射测验中的色彩心理[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年06期

2 周红;;美术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周红;;罗恩菲尔德“美术教育治疗”评析——基于对《创造与心智的成长》的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年06期

4 陈曦;赵玉平;;房树人测验(HTP)的研究及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Z1期

5 盛永进;;当代特殊教育课程范式的转型[J];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6 杨晓娟;曲成毅;孙喜斌;朱芳;王菁萍;;希-内学习能力测验中国3-7岁儿童常模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7 田敏;;现代艺术治疗理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9期

8 徐韵;;美术治疗中的儿童绘画评价——基于系统论的视野[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徐亚琴;夏黎;;聋儿气质和行为特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5期

10 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施晨露;;《秘密花园》涂色书真能减压吗[N];解放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红;表情达意与心灵润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慎玮;情绪困扰儿童艺术教育治疗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何慧雯;聋哑学生绘画治疗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谷敏;艺术治疗取向的美术教育活动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江鑫杰;治疗取向的学校美术教育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姜欢笑;美术治疗在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康康;治疗取向的班级艺术活动对情绪困扰幼儿的影响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琨;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6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2636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7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