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4-23 15:29
学校适应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听障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对其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听障学生学校适应存在很多问题,探讨听障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影响因素发现归因偏差对听障学生的影响很重要。因此,本文以成败归因理论和归因的双过程模型为基础,以学校适应不良的归因为主线,针对以往的研究不足从内容上扩充了学校适应的维度和学校适应的评价对象,从方法上增加了内隐测验,通过三个研究,对照普通学生分别探讨了听障学生的学校适应和归因偏差的特点,外显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以及内隐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预研究选取听障学生105名,普通学生217名,通过测验法和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了听障学生在学校适应各个维度的归因特点,结果发现听障学生对学校适应问题的归因相比普通学生更为消极,存在归因偏差。研究一采用纸笔情境测验,选取相同被试,考察了听障学生外显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测验模式下听障学生归因与学校适应部分维度存在相关关系,归因能够预测学校适应部分维度,但不存在归因偏差效应,但在情境实验中听障学生对学校适应不良表现出了明显的归因偏差。研究二...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归因
2.1.1 归因的概念、理论及相关研究
2.1.2 归因偏差
2.1.3 归因的双重加工:外显和内隐层面
2.1.4 归因的测量
2.2 听障学生及其归因偏差的相关研究
2.2.1 听障学生的概念界定
2.2.2 听障学生归因偏差的相关研究
2.3 学校适应中的归因偏差
2.3.1 学校适应的概念界定
2.3.2 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3 问题提出
3.1 目前研究不足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4 研究总体框架
4 预研究听障学生学校适应和归因偏差的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被试
4.2.2 研究材料
4.2.3 研究过程
4.2.4 编码规则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听障、普通学生学校适应的归因偏差
4.5 讨论
4.5.1 研究样本的选取
4.5.2 听障学生的归因偏差
4.6 研究结论
5 研究一听障学生外显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材料
5.2.3 研究程序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分析
5.4.1 一般条件下听障学生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5.4.2 具体情境下听障学生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5.5 讨论
5.5.1 一般情境下听障学生学校适应归因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5.5.2 具体情境下听障学生对不同适应对象和学校适应不良的归因
5.6 研究结论
6 研究二听障学生内隐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试
6.2.2 研究材料
6.2.3 研究程序
6.3 数据处理
6.4 数据分析
6.5 讨论
6.6 研究结论
7 总讨论
7.1 听障学生外显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7.2 听障学生学校适应的内隐归因偏差效应
8 研究结论与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身份认同理论的在线品牌社群聚合机制与商业价值实现路径分析[J]. 王菲,张思. 新闻春秋. 2019(02)
[2]8~17岁听障儿童学习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杜巧新,尹梦雅,王娜,邢亚静.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06)
[3]听障中学生自我污名对自尊的影响: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J]. 李美美,杨柳. 中国特殊教育. 2018(10)
[4]听障儿童的冷、热抑制控制功能的实验研究[J]. 宿淑华,史苏莉,鲁明辉.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3)
[5]初中聋生与健听生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特点[J]. 兰继军,张银环,范嘉欣.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3)
[6]社会建构论视阈下残疾污名的形成及消解[J]. 关文军,颜廷睿,邓猛.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0)
[7]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内隐刻板印象特点研究[J]. 刘嘉秋.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9)
[8]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J]. 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7(05)
[9]8-13岁儿童关于能力与热情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J]. 姜新华,杨峰,李秀丽,王美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4)
[10]融合教育视角下听障大学生学校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王玉,李艳霞. 现代特殊教育. 2015(18)
博士论文
[1]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 刘嘉秋.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小学高年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对策[D]. 姬新娟.河南大学 2019
[2]“拆二代”与“非拆二代”初中生成就动机、归因方式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 肖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普通中小学教师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研究[D]. 王凤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8
[4]喀什内初班英语学困生学业成绩归因倾向问题与策略研究[D]. 赵文龙.喀什大学 2016
[5]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相关性研究[D]. 邱雪艳.闽南师范大学 2016
[6]归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 饶懿.武汉科技大学 2016
[7]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冲突应对方式、人际归因与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马利暖.安徽师范大学 2016
[8]听障中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学业成败归因、学习自信的关系研究[D]. 王玉.西南大学 2016
[9]友谊质量、自我概念和抑郁的关系:听健和听障青少年的比较[D]. 张珍珍.山东师范大学 2015
[10]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D]. 景娟娟.宁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5557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归因
2.1.1 归因的概念、理论及相关研究
2.1.2 归因偏差
2.1.3 归因的双重加工:外显和内隐层面
2.1.4 归因的测量
2.2 听障学生及其归因偏差的相关研究
2.2.1 听障学生的概念界定
2.2.2 听障学生归因偏差的相关研究
2.3 学校适应中的归因偏差
2.3.1 学校适应的概念界定
2.3.2 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3 问题提出
3.1 目前研究不足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4 研究总体框架
4 预研究听障学生学校适应和归因偏差的特点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被试
4.2.2 研究材料
4.2.3 研究过程
4.2.4 编码规则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听障、普通学生学校适应的归因偏差
4.5 讨论
4.5.1 研究样本的选取
4.5.2 听障学生的归因偏差
4.6 研究结论
5 研究一听障学生外显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材料
5.2.3 研究程序
5.3 数据处理
5.4 结果分析
5.4.1 一般条件下听障学生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5.4.2 具体情境下听障学生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5.5 讨论
5.5.1 一般情境下听障学生学校适应归因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5.5.2 具体情境下听障学生对不同适应对象和学校适应不良的归因
5.6 研究结论
6 研究二听障学生内隐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试
6.2.2 研究材料
6.2.3 研究程序
6.3 数据处理
6.4 数据分析
6.5 讨论
6.6 研究结论
7 总讨论
7.1 听障学生外显归因偏差和学校适应的关系
7.2 听障学生学校适应的内隐归因偏差效应
8 研究结论与不足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身份认同理论的在线品牌社群聚合机制与商业价值实现路径分析[J]. 王菲,张思. 新闻春秋. 2019(02)
[2]8~17岁听障儿童学习能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杜巧新,尹梦雅,王娜,邢亚静.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8(06)
[3]听障中学生自我污名对自尊的影响: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J]. 李美美,杨柳. 中国特殊教育. 2018(10)
[4]听障儿童的冷、热抑制控制功能的实验研究[J]. 宿淑华,史苏莉,鲁明辉.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3)
[5]初中聋生与健听生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特点[J]. 兰继军,张银环,范嘉欣. 中国特殊教育. 2018(03)
[6]社会建构论视阈下残疾污名的形成及消解[J]. 关文军,颜廷睿,邓猛.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0)
[7]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内隐刻板印象特点研究[J]. 刘嘉秋.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9)
[8]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J]. 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7(05)
[9]8-13岁儿童关于能力与热情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J]. 姜新华,杨峰,李秀丽,王美芳.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4)
[10]融合教育视角下听障大学生学校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王玉,李艳霞. 现代特殊教育. 2015(18)
博士论文
[1]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 刘嘉秋.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小学高年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对策[D]. 姬新娟.河南大学 2019
[2]“拆二代”与“非拆二代”初中生成就动机、归因方式英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 肖红.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普通中小学教师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研究[D]. 王凤丽.陕西师范大学 2018
[4]喀什内初班英语学困生学业成绩归因倾向问题与策略研究[D]. 赵文龙.喀什大学 2016
[5]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初中生语文阅读学习能力相关性研究[D]. 邱雪艳.闽南师范大学 2016
[6]归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 饶懿.武汉科技大学 2016
[7]新生代农民工人际冲突应对方式、人际归因与人际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 马利暖.安徽师范大学 2016
[8]听障中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学业成败归因、学习自信的关系研究[D]. 王玉.西南大学 2016
[9]友谊质量、自我概念和抑郁的关系:听健和听障青少年的比较[D]. 张珍珍.山东师范大学 2015
[10]人际与群际视角下青少年慈善捐助归因的特点及其教育干预[D]. 景娟娟.宁夏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55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155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