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将探讨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了解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发展趋势,构建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关系的发展模型。本研究运用陈晶编制的国家认同量表和罗平编制的《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藏汉双语量表》对西藏地区初一到大四,十个年级共计2420藏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总体而言,西藏地区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体水平较高,各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转化成五点记分)和民族认同的均值均大于3.5。各年级双高个体(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得分都高于3.5的个体)比例都大于67%,最高比例为82%。2、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在各个年级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二者的差异量有显著的年级效应。对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差异值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一、初二、初三、高一四个年级之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高二到大四六个年级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大于初一到高一四个年级。3、对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民族区分和国家认同在各个年级阶段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年级上的变化,在初一、初二阶段,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在后面的年级中相关均不显著,到大二和大四再次出现显著的正相关。4、我们运用结构模型进一步探讨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之间关系的发展,结果发现:初一年级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属于包含关系的双重认同模型,初二年级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属于交叉关系的双重认同模型,初三到高三年级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属于独立和谐的双重认同模型。大一年级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属于交叉关系的双重认同模型,大二年级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属于独立和谐的双重认同模型,大三和大四年级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属于包含关系的双重认同模型。藏族青少年在大学阶段双重认同模型具有不稳定性,民族区分在整个年级发展模型中,一直影响着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本民族认同。本研究的结果说明:藏族青少年在各个年级上国家认同和本民族认同都很高,双高个体始终占多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每个年级二者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所有年级中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并不是不可调和或相互抑制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基础---民族区分。
【关键词】:藏族青少年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双重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7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解释10-15
- 1.1.1 认同的发展10-11
- 1.1.2 民族认同的内涵11-12
- 1.1.3 国家认同的内涵12
- 1.1.4 双重认同的内涵12-14
- 1.1.5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的界定14-15
- 1.2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国内外研究15-27
- 1.2.1 国内外民族认同的研究15-16
- 1.2.2 国内外国家认同的研究16-17
- 1.2.3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研究评述17-23
- 1.2.4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的研究23-26
- 1.2.5 以往研究的不足26-27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27-31
- 2.1 研究的背景27-28
- 2.2 选题的意义28-29
- 2.2.1 理论意义28
- 2.2.2 实践意义28-29
- 2.3 研究方法29
- 2.4 研究的对象29
- 2.5 研究的工具29-31
- 第三章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发展: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31-37
- 3.1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的总体情况31-33
- 3.2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发展的总体情况33-35
- 3.3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本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总体情况35-37
- 第四章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37-42
- 4.1 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双高的年级发展比例37-38
- 4.2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相关分析38-42
- 第五章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型42-53
- 5.1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初中各年级的整合模型42-45
- 5.1.1 初一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2-43
- 5.1.2 初二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3-44
- 5.1.3 初三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4-45
- 5.2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高中各年级的整合模型45-48
- 5.2.1 高一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5-46
- 5.2.2 高二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6-47
- 5.2.3 高三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7-48
- 5.3 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在大学各年级的整合模型48-53
- 5.3.1 大一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8-49
- 5.3.2 大二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49-50
- 5.3.3 大三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50-51
- 5.3.4 大四年级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51-53
- 第六章 讨论53-60
- 6.1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总体情况53
- 6.2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发展趋势分析53-54
- 6.3 藏族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发展关系分析54-55
- 6.4 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模型分析55-59
- 6.5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59-60
- 结论60-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吉昌;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秦向荣;佐斌;;民族认同的心理学实证研究——11~20岁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结构和状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秦向荣;高晓波;佐斌;;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4 张莹瑞;徐海波;阳毅;;民族认同在民族间态度中的积极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5 唐胡浩;;论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整合[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张宝成;;民族认同研究述评[J];前沿;2010年11期
7 周佳;杨明东;;浅论宗教信仰对民族认同形成过程的影响[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1期
8 罗平;张雁军;;民族认同的心理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10 佐斌;秦向荣;;中华民族认同的心理成分和形成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佐斌;秦向荣;;中国青少年儿童的民族认同及其发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对亲社会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邓敏;樊洁;;大学生民族认同结构性分离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宫玉宽;;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认同中的宗教因素[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5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6 赵旭东;;龙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乡村建构——以华北一村落庙会为例[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7 常永才;呼和塔拉;;族内文化差异与民族认同:新疆蒙族个案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徐晓旭;;罗马统治时期希腊人的民族认同[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李春;张文新;;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及其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马海林;罗桑平措;张雁军;;11—24岁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藏汉双语量表的编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恩;说民族认同[N];学习时报;2002年
2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卢瑶邋陈谊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张庆林;心理学视野中的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国家认同下的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黄兴涛;现代中华民族认同史小议[N];北京日报;2010年
5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洋;陈连开先生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复兴传统节日 强化民族认同[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7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 李义天;构建认同意识下的多民族国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蒙言;将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N];贵州民族报;2014年
9 曹大明;重塑“畲人”:赣南畲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 陈茂华;谁是美国人[N];解放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茂荣;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时春丽;俄罗斯族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宝成;磨合与交融: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人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钱春莲;中国新影像:全球视野与民族认同[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龙;当代阿拉伯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都日晨;民族认同与爱国立义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嘎日格;现行初中蒙语文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金铭;基于民族内隐理论的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戴耀威;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现状及培育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江南;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的实证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7 邓敏;哈尼族、彝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注意偏向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安玉杰;延边朝鲜族高中生民族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其其日力格;居住在蒙古族中间的汉族牧民的民族认同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22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