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治理体系创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20:05
治理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参与公共服务的各主体之间要突破原有关系瓶颈,形成一种需求导向、共同参与、协同发展、灵活高效的"新型关系"。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样面临"新型关系"的建构,通过分析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特质,引导治理体系的系统创新,才能丰富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形成更多具有亲和力的终身教育与学习服务形态,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学习的需求。
【文章来源】:成人教育. 2019,3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治理体系创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的研究进展
1.建设路径的源起: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研究
2.建设路径的辨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研究
3.建设路径的梳理:学习型社会的载体研究
4.建设路径的评价:学习型社会的监测研究
二、基于治理体系创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的实践特质
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建设能力
2.法律制度政府政策明晰了具体措施
3.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巩固了建设成效
三、基于治理体系创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的系统创新
1.明确政府职责:持续深化终身教育的意愿和行动
2.完善教育体系:持续优化终身学习的资源和条件
3.巩固服务阵地:加快推进社区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4.培育社区治理:持续激活终身学习的组织和细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模式与特征分析:我国终身教育共同体的发展研究[J]. 王中. 职教论坛. 2017(27)
[2]中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知”与“行”的重温与再探[J]. 高志敏,朱敏,傅蕾,陶孟祝.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4)
[3]试论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转型的必然性和现实性[J]. 陈乃林,赵瑶珍. 终身教育研究. 2017(03)
[4]“学习型社会”:内涵、背景、特征[J]. 张春龙. 唯实. 2017(02)
[5]社会学习指数研究与探索[J]. 叶忠海,岑詠霆.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01)
[6]迈向交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J]. 高志敏.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3)
[7]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十年:历程、特点与规律性[J]. 叶忠海,张永,马丽华. 开放教育研究. 2013(04)
[8]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J]. 朱新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01)
[9]21世纪人类发展的可能之路——关于立法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议[J]. 陈宜安,裴晓敏,杨孔炽. 成人教育. 2009(03)
[10]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若干问题的思考[J]. 陈廷柱.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8)
本文编号:3377607
【文章来源】:成人教育. 2019,39(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基于治理体系创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的研究进展
1.建设路径的源起: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研究
2.建设路径的辨识:学习型社会的特征研究
3.建设路径的梳理:学习型社会的载体研究
4.建设路径的评价:学习型社会的监测研究
二、基于治理体系创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的实践特质
1.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建设能力
2.法律制度政府政策明晰了具体措施
3.社会各界积极行动巩固了建设成效
三、基于治理体系创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路径的系统创新
1.明确政府职责:持续深化终身教育的意愿和行动
2.完善教育体系:持续优化终身学习的资源和条件
3.巩固服务阵地:加快推进社区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4.培育社区治理:持续激活终身学习的组织和细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模式与特征分析:我国终身教育共同体的发展研究[J]. 王中. 职教论坛. 2017(27)
[2]中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知”与“行”的重温与再探[J]. 高志敏,朱敏,傅蕾,陶孟祝.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4)
[3]试论社区教育向社区学习转型的必然性和现实性[J]. 陈乃林,赵瑶珍. 终身教育研究. 2017(03)
[4]“学习型社会”:内涵、背景、特征[J]. 张春龙. 唯实. 2017(02)
[5]社会学习指数研究与探索[J]. 叶忠海,岑詠霆.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01)
[6]迈向交集:论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J]. 高志敏. 教育发展研究. 2015(23)
[7]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十年:历程、特点与规律性[J]. 叶忠海,张永,马丽华. 开放教育研究. 2013(04)
[8]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J]. 朱新均.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1(01)
[9]21世纪人类发展的可能之路——关于立法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议[J]. 陈宜安,裴晓敏,杨孔炽. 成人教育. 2009(03)
[10]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若干问题的思考[J]. 陈廷柱.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8)
本文编号:3377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37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