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02:05

  本文关键词: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不得不重视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生活或者就业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技术能力低下及整体素质不高都是制约就业质量与就业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无论是从农民工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建设角度来说,均意义重大。本文以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作为研究主题,试图在人力资本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理论的基础上,以问卷调研方式揭示河南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口大市商丘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以及对职业培训的认知态度和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等情况,来侧面反映这类独特群体对职业培训的看法,文中又从少数参与过职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中揭示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政府层面主要是对农民工培训工作未完全落实,对培训的整体规划工作以及培训方向未能很好地把握;社会层面主要是社会现有培训机构培训形式落后、培训内容落后狭窄、培训信息宣传不充分以及培训反馈机制未建立等问题;用工企业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认识的偏差以及培训效益外溢的担忧;而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对于培训也同样存在认识不足与观念偏差的问题。最终本文给出提升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效果的具体建议:如培训目的要明确、培训内容要丰富、培训形式要灵活、培训观念要正确、培训机制要健全、培训投入要加大以及培训效果评估要得以重视等,以期为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商丘市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培训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12
  • 1.2.2 现实意义12
  • 1.3 文献综述12-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3-17
  • 1.4 思路与方法17-18
  • 1.4.1 研究思路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18-20
  • 1.5.1 研究内容18
  • 1.5.2 创新之处18-20
  • 第二章 概念与理论20-26
  • 2.1 概念界定20-23
  • 2.1.1 农民工20
  • 2.1.2 新生代农民工20-22
  • 2.1.3 职业培训22-23
  • 2.2 相关理论基础23-26
  • 2.2.1 人力资本及农村人力资本23-24
  • 2.2.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4
  • 2.2.3 公共治理理论24-26
  • 第三章 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26-36
  • 3.1 商丘市概况26
  • 3.2 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26-31
  • 3.2.1 问卷设计与发放26-27
  • 3.2.2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与就业情况27-31
  • 3.3 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31-36
  • 第四章 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36-40
  • 4.1 政府在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36
  • 4.2 培训机构在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36-37
  • 4.2.1 培训形式落后36-37
  • 4.2.2 培训内容不全面、不实用37
  • 4.2.3 培训信息的宣传不到位37
  • 4.2.4 培训反馈机制不到位37
  • 4.3 企业在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37-38
  • 4.3.1 企业认识偏差37-38
  • 4.3.2 效益外溢38
  • 4.4 新生代农民工个人问题38-40
  • 4.4.1 个人认识偏差38
  • 4.4.2 个人观念偏差38-39
  • 4.4.3 其他客观因素39-40
  • 第五章 提升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效果的思考40-46
  • 5.1 明确培训目的,提升培训效果40-41
  • 5.1.1 强化导向,提升职业培训的实用效果40-41
  • 5.1.2 双管齐下,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并行41
  • 5.2 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41-42
  • 5.2.1 分类培训,因材施教41-42
  • 5.2.2 灵活培训,提升效率42
  • 5.3 树立正确观念,完善培训机制42-44
  • 5.3.1 转变观念,增强培训意识42-43
  • 5.3.2 多方主体联动,健全培训机制43-44
  • 5.4 加大培训投入,重视效果评估44-46
  • 5.4.1 良性互动,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44-45
  • 5.4.2 加强监管,,深化培训效果考核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50
  • 附录50-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傅晨;谢小蓉;;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刍议[J];南方农村;2006年02期

3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4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5 陆海华;;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6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7 肖影玲;;和谐社会建设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8 邓集林;宗志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困境及解决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8期

9 于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朱丹华;曾丹凤;;坚持以人为本 关爱新生代农民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朱广琴;社会保障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5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8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商丘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47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