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技能人才创造力的形成路径:职业使命感视角
发布时间:2021-11-21 15:04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期望理论,深入研究了职业使命感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自我效能和创新内在动机在上述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职业使命感对技能人才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间接影响方面,主要具有两条路径:①职业使命感通过增强员工的创新自我效能影响其创造力;②职业使命感通过增强创新自我效能,激活了个体的创新内在动机,进而影响创造力。
【文章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表4 假设模型与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数 模型 X2 df X2/df RMSEA SRMR CFI IFI NFI 复合模型 381.82 129 2.96 0.076 0.042 0.98 0.98 0.98 串联模型 401.14 131 3.06 0.078 0.045 0.98 0.98 0.97 并联模型 471.80 130 3.63 0.088 0.065 0.98 0.98 0.974.5 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职业使命感驱动的工作投入:对工作与个人资源效应的超越和强化[J]. 顾江洪,江新会,丁世青,谢立新,黄波. 南开管理评论. 2018(02)
[2]问卷数据建模前传[J]. 温忠麟,黄彬彬,汤丹丹. 心理科学. 2018(01)
[3]高技能人才创新素质:内容及结构[J]. 郭丹,姚先国,杨若邻,曹霞. 科学学研究. 2017(07)
[4]恢复体验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J]. 曲怡颖,任浩. 软科学. 2017(04)
[5]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 李梦卿,任寰. 教育发展研究. 2016(11)
[6]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J]. 谢宝国,辛迅,周文霞.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5)
[7]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J]. 熊红星,张璟,叶宝娟,郑雪,孙配贞.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5)
[8]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周浩,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本文编号:3509731
【文章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2019,37(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研究框架
表4 假设模型与竞争模型的拟合指数 模型 X2 df X2/df RMSEA SRMR CFI IFI NFI 复合模型 381.82 129 2.96 0.076 0.042 0.98 0.98 0.98 串联模型 401.14 131 3.06 0.078 0.045 0.98 0.98 0.97 并联模型 471.80 130 3.63 0.088 0.065 0.98 0.98 0.974.5 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职业使命感驱动的工作投入:对工作与个人资源效应的超越和强化[J]. 顾江洪,江新会,丁世青,谢立新,黄波. 南开管理评论. 2018(02)
[2]问卷数据建模前传[J]. 温忠麟,黄彬彬,汤丹丹. 心理科学. 2018(01)
[3]高技能人才创新素质:内容及结构[J]. 郭丹,姚先国,杨若邻,曹霞. 科学学研究. 2017(07)
[4]恢复体验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J]. 曲怡颖,任浩. 软科学. 2017(04)
[5]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 李梦卿,任寰. 教育发展研究. 2016(11)
[6]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J]. 谢宝国,辛迅,周文霞.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5)
[7]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及其统计控制途径的模型分析[J]. 熊红星,张璟,叶宝娟,郑雪,孙配贞.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5)
[8]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 周浩,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2004(06)
本文编号:3509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509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