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生活场所学习理论视阈下拓展农民工市民化教育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23 02:57
  城镇化建设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是一个长期的社会过程,在此期间,教育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生活场所学习作为理论依据,分析生活场所学习对于农民工市民化教育的价值意义,阐述当前开展农民工市民化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而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协调教育供给主体、开展互联网教育以及促进非正式学习等方面构建并拓展农民工市民化教育的新路径。 

【文章来源】:成人教育. 2019,39(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生活场所学习理论及其对成人学习的实践意义
二、生活场所学习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教育的价值意义
    1.生活场所学习强调立足生活,可以促进“生活市民化”教育的更好开展
    2.生活场所学习倡导拓展空间,可以使教育和培训的形式更加丰富
    3.生活场所学习注重内化动机,可以更好激发农民工学习的积极性
三、当前农民工市民化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
    1.政府责任存在缺失,监管机制尚不健全
    2.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大多数农民工难以接受培训成本
    3.学习形式与场所单一且受限,一些学习内容陈旧或脱离实际
    4.现代市民日常生活教育未受重视,教育供给主体责任感不强
    5.主动学习成果认证困难,农民工学习积极性受挫
四、发挥生活场所学习优势拓展农民工市民化教育的路径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监管与保障机制
    2.协调教育供给主体,提高市民化教育服务能力
    3.利用虚拟场所学习优势,开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教育
    4.发掘农民工日常生活需要,促进非正式学习成果的个性化认证



本文编号:3512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512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e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