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自我决定个别化支持计划制定与实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自我决定个别化支持计划制定与实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特教观念的转变,原有的观念关注障碍者内在的固有的缺陷,但是随着支持概念的提出,人们开始关注障碍者的潜能。他们在与环境互动中常常出现功能受限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互动。很多研究也开始关注ISP在提升生活质量相关个人成果中的应用,然而在我国对于IEP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IEP存在固有的缺陷即过分关注学生的能力,制定起来比较繁琐,没有关注儿童的变化与发展性,因此国际上现强调用ISP来代替IEP,我国对ISP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在ISP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自我决定,世界各国对障碍者的自我决定也开始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越早的干预越有利于自我决定的发展。本研究以自我决定为核心要素,重点关注ISP在发展自我决定的重要作用。在生活质量的框架下制定自我决定个别化支持计划(ISP),着眼于生活质量框架下的自我决定构成要素,选取三名智力障碍儿童,在尊重其自我决定的基础上为其制定自我决定(ISP),对支持进行校准以确定支持策略的有效性并检验ISP的实施成效,并对ISP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进行总结。研究结果显示为智力障碍儿童制定与实施自我决定ISP,对支持目标的达成和支持程度具有立即和维持的效果,并能够达到支持提高生活质量框架下的自我决定个人成果的目的。
【关键词】:自我决定 支持 生活质量 智力障碍 支持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64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9-10
- 1.2 研究目的及待答问题10-11
- 1.3 研究意义11
- 1.4 名词解释11-13
- 1.4.1 智力障碍儿童11
- 1.4.2 生活质量11
- 1.4.3 自我决定11-12
- 1.4.4 支持12-13
- 2 文献综述13-26
- 2.1 核心概念及其相关研究概述13-20
- 2.1.1 智力障碍13
- 2.1.2 生活质量13-16
- 2.1.3 自我决定16-17
- 2.1.4 支持17-20
- 2.2 生活质量、自我决定和支持三者关系研究20-26
- 2.2.1 生活质量和支持的相关研究20-21
- 2.2.2 生活质量和自我决定的相关研究21-22
- 2.2.3 自我决定和支持的相关研究22-26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26-42
- 3.1 研究设计26-28
- 3.1.1 研究架构26-27
- 3.1.2 实验设计27-28
- 3.2 研究对象及其ISP的制定28-36
- 3.2.1 研究对象的选择29
- 3.2.2 研究对象的ISP制定29-36
- 3.3 研究工具36-37
- 3.3.1 支持目标评量表36
- 3.3.2 支持强度量表SIS(儿童版)36-37
- 3.3.3 自我决定相关成果评量表37
- 3.3.4 ISP制定与实施检核表和ISP实施效果访谈表37
- 3.4 研究步骤37-41
- 3.4.1 准备阶段38-40
- 3.4.2 实验阶段40-41
- 3.4.3 资料分析与处理阶段41
- 3.4.4 撰写研究报告41
- 3.5 资料处理41-42
- 3.5.1 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分析41
- 3.5.2 社会效度分析41
- 3.5.3 目视分析41-42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42-62
- 4.1 个案甲ISP实施效果分析42-47
- 4.1.1 支持目标达成状况42-44
- 4.1.2 自我决定支持程度44-45
- 4.1.3 生活质量框架下的自我决定相关个人成果状况45-46
- 4.1.4 社会效度46-47
- 4.2 个案乙ISP实施效果分析47-53
- 4.2.1 支持目标达成状况47-49
- 4.2.2 自我决定支持程度49-51
- 4.2.3 生活质量框架下的自我决定相关个人成果状况51-52
- 4.2.4 社会效度52-53
- 4.3 个案丙ISP实施效果分析53-59
- 4.3.1 支持目标达成状况53-55
- 4.3.2 自我决定支持程度55-57
- 4.3.3 生活质量框架下的自我决定相关个人成果状况57-58
- 4.3.4 社会效度58-59
- 4.4 讨论59-62
- 4.4.1 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决定方面59-61
- 4.4.2 ISP的制定和实施方面61-62
- 5 结论与建议62-68
- 5.1 研究结论62-64
- 5.1.1 ISP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自我决定具有影响62-63
- 5.1.2 ISP的制定和实施充分关注自我决定的中心位置63-64
- 5.2 研究的独特与限制64-65
- 5.2.1 研究的独特之处64
- 5.2.2 研究的限制之处64-65
- 5.3 建议65-68
- 5.3.1 提升智力障碍儿童自我决定方面65-66
- 5.3.2 ISP的制定和实施方面66-67
- 5.3.3 未来研究方面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72-73
- 附录B:研究工具73-79
- 致谢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郑雪;;自我决定研究述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刘娜;;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年13期
3 夏晓娟;廖凤林;;大学生时间洞察力、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拖沓关系探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4 徐大真;肖艳双;;高职生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22期
5 郑杜甫;;逆向回归智力落后儿童自我决定的干预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6 乔晓熔;;大学生自我决定现状及其与焦虑的关系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19期
7 赵春鱼;边玉芳;;大学生自我决定问卷结构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11期
8 刘军军;;自我对话的概念与结构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9 高原;;自我决定动机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年10期
10 冯玉娟;毛志雄;;高中生身体活动意向和行为的促进策略:自我决定动机对TPB的贡献[J];体育科学;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春鱼;边玉芳;;大学生自我决定量表的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董存梅;;中日韩三国中小学生自我决定能力的发展特点比较[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冯玉娟;毛志雄;;自我决定动机对身体活动行为的促进[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乔晓熔;赵俊峰;张西方;;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及其与数学学习投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燕;郑雪;李艳红;;自我决定理论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陈雪莲;周宗奎;张钊;;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延明;“抽主”是对民主的颠覆[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立群;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自我决定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杜甫;自我决定的干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晓美;智力障碍儿童自我决定个别化支持计划制定与实施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4 乔晓熔;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决定及其与数学学习投入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6年
5 陈雪莲;大学生学业和社交能力中的自我决定[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钱慧;中学生自我决定动机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慧伦;自杀关联犯罪与死的自我决定权[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8 夏晓娟;大学生时间洞察力、自我决定动机与学业拖沓的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冯立婷;大学生自我决定能力、情绪调节和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惟怡;自我决定就业动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自我决定个别化支持计划制定与实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7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