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22:10

  本文关键词: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同辈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是指在相同年龄层次上,由地位、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作为参照群体,为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关键期的青春期青少年提供生物性、认知性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社会比较。聋人具有乐群性,聋校为听觉障碍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合适的场所。研究此阶段聋生的同辈群体特点对于了解聋生的人格形成及社会性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及作文资料搜集法,考察了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的特点。从同辈群体的结构特点、形成特点、人际特点三方面入于,具体调查了聋生同辈群体的规模范围、性别年龄构成、稳定性及同伴选择依据,同辈群体的交往频率、时间、内容及质量,群体成员的地位水平及核心人物特征,并从行为支持的角度动态地观察了聋生同辈群体的特点。在对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特点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建议。 通过研究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的结构特点是规模一般为“3—5人”,且多为年龄相近的同班同学,性别隔离现象不明显; 2.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的形成特点是聋生喜结交听力程度相近或更好的朋友,最关注的同伴特征依次为交际素养、兴趣爱好、个性品质、学识才能和外貌家庭,同辈群体的稳定性较低; 3.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的人际特点是自然手语为主要交流方式,成员寒暑假交往最多,交往内容广泛,成员地位较平等,少数同辈群体中存在核心人物。教师观点对群体成员的行为有很大影响。 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教育建议: 1.聋校应充分认识聋生同辈群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2.聋校应充分利用沟通与交往课程,提升聋生的交际素养; 3.聋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聋生维持同辈群体的稳定; 4.家长要为聋生同辈群体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聋校初中生 听力障碍学生 同辈群体 同伴群体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62;G63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8-19
  • 一、研究背景8
  • 二、研究意义8-9
  • 三、本研究的理论基础9-10
  • 四、以往研究10-17
  • 五、概念界定17-19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19-21
  • 一、研究对象19
  •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19-20
  • 三、研究程序20-21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21-40
  • 一、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的结构分析21-24
  • 二、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的形成分析24-28
  • 三、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的人际分析28-40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建议40-44
  • 一、结论40
  • 二、建议40-44
  • 参考文献44-47
  • 附录A 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特点调查表47-50
  • 附录B 初中生同伴选择依据量表(聋生版)50-52
  • 附录C 聋校教师访谈提纲52-53
  • 附录D 作文材料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亚荣;;同辈群体及其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程秀娟;;发挥同辈群体在班级微观人际环境中的积极效应[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龚雪;;国内外关于同辈群体对中学生越轨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4 何怡芳,廖广桃;学生同伴群体及教育引导对策[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朱安安;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社会学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李颖;关于同辈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调查研究——对绍兴文理学院1080名学生“同辈群体”影响的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孙义;;论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心理互动[J];江苏高教;2009年05期

8 孙丽华;;青少年同辈群体的社会学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吕惠成;;试论小学班级中的同辈群体及其引导[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10 鲁照斌;赵红;;小学中高年级同辈群体调查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珍珍;初中听力障碍学生同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聋校初中生同辈群体特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74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0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