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小学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成就测验的编制

发布时间:2017-05-18 05:03

  本文关键词:小学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成就测验的编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准确地评价随班就读学生识字学习的成效是随班就读语文课程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通小学中评价识字成就的方式较为单一,且难以准确测量随班就读学生的识字结果。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小学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识字成就测验”,适用对象主要为小学1-3年级学生,以期通过该测验准确评价随班就读学生的识字成就,为教师设计精细化的随班就读语文学业成就测验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在《上海市随班就读学生语文学业评价手册》识字领域评价项目的基础上,采用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1-3年级《语文教材(试用)》中的“识字表”和《小学教学基础汉字等级字表》为测验考查字的接触来源,编制了1-3年级随班就读学生识字成就测验。测验内容跨1、2、3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A、B、C、D共四套测验卷,其中各年级测验卷题量分别为一年级25题,二年级27题,三年级34题。正式测验样本均来自上海,共获得有效样本3859份(一年级1209份,二年级1353份,三年级1297份),共包括随班就读生测验样本12份。研究者采用经典反应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对测验结果进行项目及信效度分析,并进行个案报告。 研究结果显示,该测验的分半信度较好,12套测验卷的分半信度有11套达到了统计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其中一年级C卷分半信度系数较低,仅为.639,该结果是样本差异、项目难度不均、试题量较少导致试题长度的测验信度偏低造成;该测验的效度较好,专家评审证明本测验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测验不同维度与测验总体得分的线性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测验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而测验卷得分与被试最近一次的语文成绩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相关,证明测验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本测验大部分试题难度、区分度符合测验编制要求,测验性能较好。 最后,研究者建议未来有志于编制适用于小学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成就测验的研究者可以进一步丰富小学中高年级的识字内容,扩大多音字、多义字等识字维度的考查范围。也可以通过测验卷分数的等值转换,尝试建立随班就读轻度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成就计算机自适应题库,进一步发挥IRT理论的优势,提高对随班就读生识字能力的评价敏感度。
【关键词】:随班就读学生 轻度智力障碍 识字 成就测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23.22;G764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部分 理论综述13-24
  • 1 问题提出13-14
  • 2 研究意义14-15
  • 2.1 理论意义15
  • 2.2 实践意义15
  • 3 相关概念界定15-16
  • 3.1 随班就读学生15
  • 3.2 识字成就测验15-16
  • 3.3 项目反应理论16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4
  • 4.1 拼音文字学习发展理论16-17
  • 4.2 现代汉字识字学习发展理论17-19
  • 4.3 识字成就测验研究19-22
  • 4.4 我国特殊儿童的识字成就评价研究22-24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24-29
  • 1 研究目标24
  • 2 研究内容24
  • 3 研究方法24-25
  • 3.1 文献研究法24
  • 3.2 测验调查法24-25
  • 3.3 统计分析法25
  • 4 研究工具25-26
  • 4.1 内容分析工具25
  • 4.2 数据分析工具25
  • 4.3 识字成就测验25-26
  • 4.4 试题检核表26
  • 5 研究对象26
  • 6 研究流程26-29
  • 6.1 文献研究26
  • 6.2 编制测验26-27
  • 6.3 预测验及试题调整27
  • 6.4 正式施测27
  • 6.5 统计分析27-28
  • 6.6 案例报告28-29
  • 第三部分 小学随班就读识字成就测验的编制29-60
  • 1 《小学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识字成就测验》试卷设计29-34
  • 1.1 考查维度及知识点29-32
  • 1.2 测验用字32-33
  • 1.3 测验题型33-34
  • 2 预测验情况分析34-40
  • 2.1 信度35
  • 2.2 效度35-38
  • 2.3 项目分析38-40
  • 3 试题修改40-42
  • 3.1 确定修改项目40-41
  • 3.2 试题修改样例41-42
  • 4 正式施测情况分析42-53
  • 4.1 经典测量理论分析43-49
  • 4.2 项目反应理论分析49-53
  • 5 测验结果分析53-60
  • 5.1 识字成就测验结果总体情况53-56
  • 5.2 个案报告56-60
  •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60-70
  • 1 本测验卷试题的难度控制60-63
  • 1.1 测验用字的筛选60-61
  • 1.2 题型及选项用字的确定61-62
  • 1.3 试题表述方式及句式结构62-63
  • 2 本测验的试题质量分析63-65
  • 2.1 经典测量理论分析下的试题质量63-65
  • 2.2 项目反应理论指导下的试题质量65
  • 3 本测验的信度分析65-66
  • 4 本测验的效度分析66
  • 5 本测验的应用探讨66-70
  • 5.1 反馈识字程度67
  • 5.2 指导教师的识字教学67-68
  • 5.3 推动建立全面的学业支持68-70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70-72
  • 1 结论70
  • 2 建议与反思70-72
  • 2.1 建议70-71
  • 2.2 反思71-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76-96
  • 附录一 试卷测验字76-84
  • 附录二 预测验结果细表84-85
  • 附录三 测验卷样题85-87
  • 附录四 专家评审检核表样例87-91
  • 附录五 正式施测细表91-96
  • 后记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绮文;;香港初小学生识字测试报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华国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4 姜瑞s,

本文编号:375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75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c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