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语境下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求同存异”发展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23 13:13
民族院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历史性和特殊性内涵,对保证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求同存异"的通识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通识教育普遍性与民族教育特殊性之间的协同。在民族院校探讨文化自觉发展脉络中通识教育"求同存异"理念的适切性,可作为推动民族院校通识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并体现通识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指向。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识教育在民族教育中的理论关系,调和通识教育与民族教育的"求同"理念与"存异"诉求,把握多元共生的通识课程发展边界,寻求文化自觉意义下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的通识教育发展路径。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文化自觉”与民族院校通识教育“求同存异”理念的契合点
三、何为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求同”诉求
(一) “求同”理念:基于对通识教育本源的目标追求
(二) “求同”理念: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文化关系
四、何为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存异”诉求
(一) “存异”诉求:民族院校通识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
(二) “存异”诉求:通识课程在民族院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五、以多元共生理念权衡通识课程的发展边界
(一) “求同存异”的多元文化属性能调和通识教育普适性与民族教育特殊性的矛盾
(二) 民族院校的通识课程发展需立足于“求同存异”理念下的合理界限
六、文化自觉意义下的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发展路径
(一) “各美其美”的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发展取向
(二) “美美与共”的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守望愿景
本文编号:3799789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对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研究现状
二、“文化自觉”与民族院校通识教育“求同存异”理念的契合点
三、何为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求同”诉求
(一) “求同”理念:基于对通识教育本源的目标追求
(二) “求同”理念: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文化关系
四、何为民族院校通识教育的“存异”诉求
(一) “存异”诉求:民族院校通识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
(二) “存异”诉求:通识课程在民族院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五、以多元共生理念权衡通识课程的发展边界
(一) “求同存异”的多元文化属性能调和通识教育普适性与民族教育特殊性的矛盾
(二) 民族院校的通识课程发展需立足于“求同存异”理念下的合理界限
六、文化自觉意义下的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发展路径
(一) “各美其美”的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发展取向
(二) “美美与共”的民族院校通识课程守望愿景
本文编号:3799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379978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