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7:59
本文关键词:UNESCO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全纳教育自1994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全球议程”。UNESCO作为全纳教育旗帜的领导者,对于推动世界全纳教育开展了许多实践活动。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开展了全纳教育的初期研究和实践探索。然而,我们对于这一思潮国际上主要的推动者UNESCO的实践活动不甚了解。因而,对于UNESCO推动全纳教育的实践研究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国际社会对全纳教育的认识发展过程和实践历史轨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UNESCO的机构与工作,,剖析UNESCO推动某一教育理念的内在逻辑,理清UNESCO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优势及挑战;有助于推动我国全纳教育发展。本研究通过五个章节展开: 第一章导言主要对研究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作了介绍。 第二章分析了UNESCO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UNESCO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生是在世界教育局势对于教育改革的呼唤以及UNESCO机构特性及教育诉求催生的背景下发生的。 第三章对于UNESCO全纳教育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了历史分析,根据时间线索及各阶段主要特点将其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基于人权保障思想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是变革特殊教育的创建期;21世纪至今是放眼优质全民教育的发展期。并在此章归纳了各阶段的变化及共性。 第四章则剖析了UNESCO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首先阐述了以“技术支持”为重点的多样化推动途径,包括召开会议、开放“智库”、国家政策建议、全纳教育项目试点、监控全纳教育进展等途径;其次阐述了以“智力支援”为核心的针对性推动策略,包括面向其他国际组织及联盟:“伙伴”协商、面向国家政治精英:“催化”合意;面向国家学术精英:“同僚”共谋;面向教师团体:“培训”促进;面向普通百姓:“经验”共享等策略。然而,UNESCO实践活动的成效确是喜忧参半。 最后一章分析了UNESCO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优势,得出其优势在于:以“人权”为目标,价值普适;以“智库”为支持,理念先进;以“合作”为手段,方式友好;以“共享”为根基,影响广泛。此外,分析了影响UNESCO全纳教育推广成效可能的原因,在于UNESCO难以彻底摆脱国际大国势力的影响;UNESCO全纳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及隐蔽性;UNESCO推广能力的被动性和有限性以及来自国家内部的不同困境。并结合在国际环境下我国全纳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坚定不移”继续发展全纳教育;“因国制宜”本土化发展全纳教育;增强国家学术能力,促进国际对话与共赢;提升教育理念实践转化能力,切实推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全纳教育 UNESCO 实践活动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6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言11-25
- 1.1 研究缘起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2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2-23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23-25
- 第二章 UNESCO 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分析25-32
- 2.1 世界教育局势呼唤教育改革25-28
- 2.1.1 因贫困和排斥造成大量人口失学25-27
- 2.1.2 融合教育实践的开展27-28
- 2.2 UNESCO 机构特性及教育诉求催生实践产生28-32
- 2.2.1 UNESCO 的机构特性28-30
- 2.2.2 UNESCO 的教育诉求30-32
- 第三章 UNESCO 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32-43
- 3.1 20世纪 4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末:基于人权保障的萌芽期32-34
- 3.1.1 支持《世界人权宣言》和《儿童权利公约》32-33
- 3.1.2 特殊教育问题的探讨33-34
- 3.2 20世纪 90 年代:变革特殊需要教育的创建期34-37
- 3.2.1 明确提出全纳教育概念34-35
- 3.2.2 变革特殊需要教育开展的工作内容35-37
- 3.3 21世纪至今:放眼全民优质教育的发展期37-40
- 3.3.1 扩大全纳教育对象37-38
- 3.3.2 将全纳教育视为策略和进程38
- 3.3.3 转变全纳教育实现途径38-39
- 3.3.4 引入质量纬度39-40
- 3.4 不同阶段实践内容的变化与共性分析40-43
- 3.4.1 UNESCO 全纳教育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变化40
- 3.4.2 UNESCO 全纳教育实践活动各阶段的共性40-43
- 第四章 UNESCO 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策略及成效43-57
- 4.1 以“技术支持”为重点的多样化推动途径43-49
- 4.1.1 召开会议44-45
- 4.1.2 开放“智库”45-46
- 4.1.3 国家政策建议46-47
- 4.1.4 全纳教育项目试点47-48
- 4.1.5 监控全纳教育进展48-49
- 4.2 以“智力支援”为核心的针对性推动策略49-54
- 4.2.1 面向其他国际组织及联盟:“伙伴”协商49-50
- 4.2.2 面向国家政治精英:“催化”合意50-52
- 4.2.3 面向国家学术精英:“同僚”共谋52-53
- 4.2.4 面向教师团体:“培训”促进53-54
- 4.2.5 面向普通百姓:“经验”共享54
- 4.3 “喜忧参半”的推动成效54-57
- 4.3.1 取得的进展54-55
- 4.3.2 面临的挑战55-57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57-66
- 5.1 UNESCO 推动全纳教育实践活动的优势57-59
- 5.1.1 以“人权”为目标,价值普适57-58
- 5.1.2 以“智库”为支撑,理念先进58
- 5.1.3 以“合作”为手段,方式友好58
- 5.1.4 以“共享”为根基,影响广泛58-59
- 5.2 影响 UNESCO 全纳教育推广成效可能的原因59-62
- 5.2.1 UNESCO 难以彻底摆脱国际大国势力的影响59-60
- 5.2.2 UNESCO 全纳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及隐蔽性60
- 5.2.3 UNESCO 推广能力的被动性和有限性60-62
- 5.2.4 来自国家内部的不同困境62
- 5.3 给我国全纳教育发展带来的启示62-66
- 5.3.1 坚定不移继续发展全纳教育62-63
- 5.3.2 “因地制宜”本土化发展全纳教育63-64
- 5.3.3 增强国家学术能力,促进国际对话与共赢64
- 5.3.4 提升教育理念实践转化能力,切实推进教育发展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3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的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克·贝磊;郑艳;;全球化视域下的和谐、差异与共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2 蒋凯;;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机构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3 周林莎;;教科文组织:欧洲推行“全纳教师教育项目”[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4 ;全纳教育:未来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的结论和建议[J];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02期
5 谢U喥
本文编号:425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2572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