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价值观,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步伐。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判断事物是与非、好与坏、值与不值最基本的看法、观点的总和。它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不断在其人生发展中彰显出实践功能。未成人人价值观的最高指向即真、善、美。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价值观教育最早的地方,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教育有着天然的优势。它能优化社会风气与生活情趣,能有效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相辅相成。家庭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价值观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研究,论述中力求将理论的阐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结合起来。本文除绪论外共有四个章节:绪论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情况。第一部分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进行了一般性的解读,给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等概念进行了定义;简要的论述了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地位、特点及其意义。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理论的不足,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渊源。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未成年人家庭关系和价值观状况,然后结合文献资料、既有的研究结果以及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简要讲述了当前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第三部分主要现代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应遵循的主要原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展,未成年人所面临的价值观环境发生了新的深刻性变化,更新家庭价值观教育观念,选择正确的教育原则至关重要。第四部分对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做出了论述,为我们进行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这对未成年人价值观教育的不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 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8
-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3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点15-18
- 第一章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解读18-28
-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19-22
- 第二节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22-24
- 第三节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主要特征24-28
- 第二章 传统家庭教育与当前家庭价值观教育28-41
- 第一节 传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局限性28-32
- 第二节 当前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的内容32-41
- 第三章 现代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应遵循的主要原则41-47
- 第一节 主体人格性原则41-43
- 第二节 示范导向性原则43
- 第三节 理性施爱原则43-44
- 第四节 一致养成性原则44-46
- 第五节 因材施教原则46-47
- 第四章 现代未成年人家庭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47-53
- 第一节 环境潜移默化法47-48
- 第二节 言语说服教育法48-49
- 第三节 奖惩长善救失法49-50
- 第四节 实践锻炼习惯养成法50-51
- 第五节 榜样示范人格塑造法51-53
- 结束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一57-61
- 附录二61-62
- 后记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振;;家教“德”为先[J];新农村;2001年04期
2 代玉刚;;浅谈对孩子的家庭教育[J];才智;2010年33期
3 李辰亮;崔赞梅;朱明霞;;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4 冒名芳;;家庭教育研讨班侧记[J];江苏社会科学;1986年05期
5 珍;;美国家庭教育热[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6年01期
6 乐群;;富于魅力的家庭教育气氛[J];父母必读;1986年09期
7 潘贤生;加强双休日家庭教育之管见[J];教育评论;1997年02期
8 宣兆凯;家庭教育研究的理论方法模型——家庭支持系统[J];教育研究;1999年11期
9 孙兴春;社会学视野中的现代家庭教育[J];青年研究;1999年01期
10 李宪生;落实实施纲要 办好家长学校[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务之急[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2 田雅娥;;第二讲 更新家教观念 争做合格家长[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3 孙浩哲;;第八讲 我国家庭教养方式的误区及对策[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5——辽海讲坛·第三辑(家教卷)[C];2008年
4 赵莉;;谈家庭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5 段维荣;;全日制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6 乔晓莉;;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浅谈班主任与家庭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7 陆超;张余恨;李俊达;宁德志;;浅析农村家庭教育现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蒙廷英;;家庭教育与留守儿童的成长初探[A];2007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锐;;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林佩淳;;家庭教育之我见[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述玉;家庭教育中的“无为而治”[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2 叶阿炳;家庭教育不是“私事”[N];今日信息报;2003年
3 尚意;“不讲理”的家庭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记者 陈玮 赵海旭 通讯员 周盼;教白领们学习怎样“读懂”孩子[N];杭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毅哲;中教观察:家庭教育如何补上德育“短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杨晋生;家庭教育要适度[N];山西日报;2002年
7 秀章;家庭教育 身教为先[N];山西日报;2003年
8 苗元江;家庭教育ABC[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刘素贞;家庭教育的错误[N];健康报;2001年
10 王英伦 记者 吕扬;家庭教育——天下父母共同的话题[N];陕西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振成;现代性社会与价值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刘济良;论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南钢;上海家庭教育的近代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肖强;学校课程与家庭教育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刍论[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杨佳;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述永;家长关怀与少年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左群英;儿童同情的教育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彩霞;山西省初中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现状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2 刘亚男;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夏纯灿;农村留守青少年价值观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虞卓;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娜;论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秦媛;网络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焦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常宾;新世纪社会主义中国警察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陈海晴;当前武警院校学员价值观教育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严西平;初中化学价值观教育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3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