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的个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疆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内地,特别是民族中小学基础教育。在国家大力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通过在全疆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努力使参加培训的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经过两年科学、系统的培训,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水平、汉语水平、专业水平、汉语授课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胜任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培训工程主要是在新疆区域内开展,但当培训者从熟悉的本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进入新环境后,学业压力、文化差异等原因引起少数民族教师的心理以及行为层面的诸多不适应,使其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培训者在培训期间的文化适应问题和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直接相关,因此,研究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的文化适应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以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和文化适应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实践调查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并分析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文化适应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包括六部分:导言阐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研究个案的选择。第一部分是国外、国内对文化适应相关理论研究的综述、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两个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对象、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参加培训的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培训前的情况和初来培训的情况。第三部分通过田野调查法对直接影响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教学管理、教学、社会生活因素着手进行文化适应调查,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析影响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的成因。第五部分对文化适应视域下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提出应对策略。建立完善的各层级学校教师档案以及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个人档案;各地州教育局对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切实落实;培训学校针对教学管理的应对策略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采取不同形式与不同阶段的人性化教育;教学的应对策略是教师探索互助学习的汉语教学模式;辅助学习的方式是学员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信息多元化地学习。 通过研究,全面、系统、深层次地揭示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在“双语”培训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层面的文化适应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文化适应视域下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应对策略,帮助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减少在培训中的不适应因素并使其尽快适应,在今后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培训部门、学员所属地州教育局、学员所在学校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具备提高学员各维度的文化适应能力,解决好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中存在的综合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这对提高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果以及对发展新疆的民族教育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少数民族 “双语”教师培训 文化适应 汉语 学员
【学位授予单位】:喀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59.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4
- 一、 研究的背景11
- 二、 研究的目的11-12
- 三、 研究的意义12
- 四、 研究个案的选择12-14
- 第一章 文化适应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14-18
- 一、 国外文化适应研究现状14
- 二、 国内文化适应研究现状14-15
- 三、 核心概念的界定15-16
- (一)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15
- (二) 、文化适应15-16
- 四、 研究对象16
- 五、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6-18
- (一) 、研究思路16
- (二) 、研究方法16-18
- 第二章 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18-21
- 一、 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前的情况18-19
- (一) 、学历层次18
- (二) 、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18
- (三) 、婚姻状况18
- (四) 、经济状况18-19
- (五) 、是否自愿参训19
- (六) 、南北疆学员比例及居住环境与工作环境的民汉成分配比19
- (七) 、培训前的选拔测试情况19
- 二、 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初来培训的情况19-21
- (一) 、入学后的 HSK 测试成绩19
- (二) 、学员来乌后的适应情况与其所想象的是否有差距19
- (三) 、所教专业与培训专业是否相符19-21
- 第三章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期间的文化适应调查21-30
- 一、 对教学管理的适应调查21-23
- (一) 、对教育厅“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与学历提升规定的适应调查21
- (二) 、对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学常规管理的适应调查21-22
- (三) 、对学员所在地教育局的相关规定的适应调查22
- (四) 、本章小结22-23
- 二、 对教学适应的调查23-27
- (一) 、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对学员学习适应的影响23
- (二) 、汉语培训教材对学员学习适应的影响23-24
- (三) 、汉语师资队伍对学员学习适应的影响24-25
- (四) 、汉语教学对学员学习适应的影响25
- (五) 、职后培训使学员有较强的自尊心25-26
- (六) 、学员长期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26
- (七) 、本章小结26-27
- 三、 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调查27-30
- (一) 、地域因素27
- (二) 、家庭因素27
- (三) 、人际交往27-28
- (四) 、休闲方式28
- (五) 、本章小结28-30
- 第四章 影响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成因分析30-34
- 一、 个体汉语水平与学科专业水平的不均衡发展30-31
- 二、 个体汉语水平差异与语言使用情况31
- 三、 个体接受汉文化的差异31-32
- 四、 学习汉语的焦虑和 HSK 考试、口语自学考试的焦虑32-33
- 五、 心理落差33
- 六、 本章小结33-34
- 第五章 :文化适应视域下的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应对策略34-37
- 一、 建立完善的各层级学校教师档案以及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个人档案34
- 二、 各地州教育局对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切实落实34-35
- 三、 培训学校采取不同形式与不同阶段的人性化教育35
- 四、 教师探索互助学习的汉语教学模式35-36
- 五、 学员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信息多元化地学习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附录41-48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8-49
- 后记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招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焦虑心理分析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闫新红;;教师在双语培训口语教学策略中的误区及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李曙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梁云;张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探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6 曹生龙;;新疆哈萨克族双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马小玲;;略论新疆民汉语言影响特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龙玉红;段涛涛;;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语言与翻译;2010年04期
9 张莉,王飙;留学生汉语焦虑感与成绩相关分析及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10 娜木罕;;民族学校对学生认知特点及本土知识的应然选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亚鹏;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买力坎吐尔逊艾力;内地高校民考民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罗吉华;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在京文化适应调查分析及教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文化适应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4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