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研究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家庭晚餐谈话开始被西方学者广泛研究开来,证实了家庭晚餐谈话对儿童的社会化、语言运用、词汇能力、读写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教育意义。但是,极少有研究展现东方国家晚餐谈话的现状;另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儿童家庭的晚餐谈话并不被广大家长所重视,从而错失了教育契机。本研究以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为研究对象,在语料分析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晚餐谈话类型和谈话方式编码,采用常规性谈话、解释性谈话和叙述性谈话考察晚餐谈话内容,采用INCA-A编码工具中的言语行动类型编码考察晚餐谈话方式。使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国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中的语言使用偏好、言语参与度、谈话类型及谈话方式,从而展现中国文化背景下晚餐谈话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从语言使用偏好来看,家长的方言使用率高于儿童,儿童性别、家长教育背景、家庭籍贯对家长和儿童的影响不尽一致,同时,家长与儿童的方言使用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家庭成员的言语参与度来看,家长的言语参与度高于儿童,同时家长和儿童在晚餐谈话中的言语参与度高于亲子双人互动情境中的言语参与度,但是低于美国学前儿童家庭在晚餐谈话中的言语参与度;从谈话类型来看,使用最多的是解释性谈话,其次是常规性谈话,最少的是叙述性谈话,不同谈话类型中家长和儿童的参与度虽然不相同,但是家长和儿童的谈话类型使用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具体类别的使用上,中国家庭既表现出跨文化的一致性又表现出东方文化的独特性;从谈话方式来看,家长与儿童在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是家长的言语行动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言语行动类型产生影响,从而共同建构了晚餐谈话的互动模式。另外,本研究发现不同家庭形成了不同的互动风格,可以分为关注就餐型家庭、顺其自然型家庭和积极扩展型家庭,并对互动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解析。但是整体来看,中国家庭晚餐谈话的质量有待提高。最后,研究者对如何有效促进中国学前儿童家庭晚餐的言语互动提出了初步的建议,以期家庭能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晚餐的言语互动质量,把握日常难得的教育时机。
【关键词】:晚餐谈话 方言 言语参与度 谈话类型 言语行动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表目录11-12
- 图目录12-13
- 第一章 绪论13-17
- 1.1 研究缘起13-15
- 1.2 主要内容15-16
- 1.3 研究意义16-17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7-37
- 2.1 家庭晚餐谈话的价值综述17-21
- 2.2 家庭晚餐谈话研究的相关范畴综述21-31
- 2.3 家庭晚餐谈话的跨文化研究综述31-34
- 2.4 多语环境中语言使用偏好研究综述34-36
-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研究设计37-45
- 3.1 研究问题37-38
- 3.2 研究对象38
- 3.3 研究方法38-45
- 第四章 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量化分析45-72
- 4.1 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语言使用偏好分析45-52
- 4.2 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言语参与度分析52-55
- 4.3 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类型分析55-63
- 4.4 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方式分析63-69
- 本章小结69-72
- 第五章 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质化分析72-93
- 5.1 常规性谈话分析72-75
- 5.2 扩展性谈话的引入和展开分析75-83
- 5.3 扩展性谈话质量分析83-87
- 5.4 家庭晚餐谈话互动风格分析87-91
- 本章小结91-93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93-104
- 6.1 研究结论93-98
- 6.2 教育建议98-102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102-104
- 附录:言语行动类型编码目录104-107
- 参考文献107-115
- 后记115-1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庆春;;也谈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2 吴育红;;我国学前儿童交往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4期
3 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玉海素;;关于流动学前儿童家园合作现状的思考——透过教师关于流动学前儿童的访谈[J];成功(教育);2013年08期
5 张晓燕;学前儿童钢琴教学中想象与联想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房玉辰;浅析学前儿童绘画构图的指导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杜军;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周可馨;;学前儿童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14年10期
9 一笑;;解析学前儿童“自私”行为[J];家教指南;2006年02期
10 刘妮;;学前儿童应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成子娟;陈钳笙;刘李婉玲;伍瑞颜;胡婉姗;;香港入学前儿童的真实计算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方荟;王美芳;邢晓沛;;学前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严厉管教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赵明旭;张丽锦;;当艺术与科学相撞时:学前儿童对生物概念的认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曹仁艳;王美芳;孙丹;闫秀梅;;学前儿童身体攻击与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信念[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爱荣;;学前儿童自律行为与母亲自律行为的关系(英文)[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丛中;;睡眠心理[A];睡眠医学与精神卫生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50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5年
8 曾守锤;李其维;;学前儿童对真实与想象的互动性事件的现实性监测的发展变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董会芹;张文新;;学前儿童对疾病起源的认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冯申禁;宋钧;佟乐泉;;学前儿童词汇理解发展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吕蕾;205所学前儿童看护点被取缔[N];上海法治报;2012年
2 记者 夏禾;今年将建学前儿童看护点[N];苏州日报;201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公建民营”普惠学前儿童[N];安徽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鹏;学前儿童阅读自有其规律[N];文汇报;2013年
5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N];黄冈日报;2009年
6 记者 潘良蕾;儿童看护点相关规定亟待完善[N];联合时报;2010年
7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N];黄冈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晶;应试“战车”开进幼儿园 学前儿童也需“减负”[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邱新灵 博乐市第二幼儿园;家长如何对待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N];博尔塔拉报(汉);2012年
10 记者 陈醉 报道组 于玲玲 章燕飞;鄞州幼儿园逐步转公[N];浙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林慧;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航;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邓小平;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一仑;拓扑占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妍;学前儿童理解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及教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青芬;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妹;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耿柳娜;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D];河北大学;2001年
5 田栋天;我国学前儿童亲职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立龙;学前儿童数学互动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淑娜;比较和语言名称对学前儿童类概念形成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2年
8 方荟;父母体罚的代际传递:学前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彩霞;电视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小蒙;家长运用图书馆资源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上海市学前儿童家庭晚餐谈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1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9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