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人教育运行机制与显性特征
本文关键词:美国成人教育运行机制与显性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对比研究法对美国现阶段成人教育的运行机制和显性特征进行解读,研究认为:美国成人教育以法规为根本性保障,政府干预与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是其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成人教育在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有着明晰的职能分工,各州在教育执行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机构来践行对各个适合成人教育的群体进行影响,突出表现为实用性、效能性与终身教育性特征。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关键词】: 美国 成人教育 运行机制 显性特征
【分类号】:G729.712
【正文快照】: 一、美国成人教育的法规保障与运行机制(一)促进成人教育实施的法规保障众所周知,美国的成人教育追溯到独立战争后期,以各州和教会以及各类民间组织进行服务于社会群体的各种讲座与培训。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1848年,美国马赛诸塞州颁布了第一份关于成人教育的相关法令,规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容东林;徐宗顺;李俊杰;;美国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8年12期
2 李辉;美国成人教育的社会化运行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3 徐振龙;罗小林;;美国高校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及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顾禹标;;对美国成人教育有效发展机制的借鉴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浩;;美国成人教育的分权型管理模式[J];成人教育;2012年04期
2 陈键振;;高校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浅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3 李志生;刘旭红;王晓霞;;成人高等教育建筑类人才“双证书”培养模式国际比较及启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金剑;;论新形势下公安成人教育的发展[J];公安教育;2010年04期
5 李峰;;基于社会需求的成人高等教育水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4期
6 邢素丽;肖加余;彭超义;曾竟成;;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探索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年04期
7 彭超义;肖加余;邢素丽;尹昌平;江大志;李九天;;基于“校企联合”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3年01期
8 李雨锦;;美国成人高等教育“双主体”办学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王艳;李文英;;美英德成人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刘奉越;;美国继续教育的特色[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春梅;我国西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星炎;江西省县域“农民学院”办学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一平;我国成人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魏云昌;战后美国社区学院成人教育机制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何海生;中美非正规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李涛;试析美国成人教育的分权制管理[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夏厚山;我国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探索[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7 彭文晶;新余市成人教育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徐立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分制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芳;现代美国大学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爱民;陶行知成人教育思想述要[J];成人教育;2001年10期
2 张译文;;中美成人教育比较及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新认识[J];成人教育;2007年11期
3 赵玉林;美国大学继续教育的基本经验[J];继续教育;2003年04期
4 唐黎标;美国成人教育的五大特点[J];人才开发;2005年06期
5 陈佩珍;21世纪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趋势及对策[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6 纪军;当代美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论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7 黄日强;刘芳;;美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综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于龙斌;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的目标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04期
9 马秀芹;美国文化价值观对美国成人教育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5期
10 王亚敏;;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沿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莹;;人类基因探索——“显性特征最普遍吗”项目介绍及其启示[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01期
2 李勇,闵维方;论研究型大学的特征[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左新荣;;从消费社会视域看体育消费的显性特征[J];体育与科学;2012年06期
4 梁嘉;曹祖萍;林楚云;覃健靖;余丽;曾镇雄;许远丽;;我的自画像·性格篇[J];学苑创造B版;2011年04期
5 朱秀英;樊琳;;研究性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悖论的显性特征[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4期
6 沈宏波;;让学生做主人 培养创新能力[J];地理教学;2001年11期
7 鲁贤丽;;论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呈现的显性特征[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07期
8 聂敏;;构建葛洲坝水电文化特色校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06期
9 李书生;;叙事学意义上的孔乙己形象[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欢;从Le Morte d'Arthur和《水浒传》看英语的重“行”与汉语的偏“形”[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8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61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