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农村家庭道德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9:15

  本文关键词:农村家庭道德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 家庭变迁 家庭道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剧烈的转型期。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旧的家庭道德体系逐步瓦解,而新的家庭道德体系尚未形成。在农村家庭变迁时期,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农村家庭道德现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阅读学术界关于农村家庭变迁的调查报告,结合农村实地考察情况,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农村家庭变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农村家庭结构上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越来越小型化、核心化,农民进城务工引起的隔代家庭现象越来越多。二、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三、农村家庭价值观念包括养儿防老观念、婚姻自主观念、生育观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农村家庭的各种变化正是中国快速发展的生产力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家庭道德问题:如孝道观念受到挑战,农村养老悲剧不断发生;婚姻稳定性受到冲击,农村婚姻家庭变得更加脆弱;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怀引发道德滑坡等,这些也正是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课题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动态把握分析农村家庭变迁这一特殊时期中存在的农村家庭道德问题,并积极探索和讨论解决农村家庭变迁引发的家庭道德问题的有效对策,对重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求的农村家庭道德体系这一艰巨任务至关重要。在开展农村家庭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内容:加强孝道教育,增强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加强互爱教育,增强农村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加强亲子教养,促进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人格完善;加强平等教育,在家庭内部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和优良家风。
【关键词】:农村 家庭变迁 家庭道德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9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9-11
  • 一 选题背景9-10
  • 二 选题意义10-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8
  • 一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3-18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8
  • 第四节 创新之处18-19
  • 第二章 农村家庭的变迁19-33
  • 第一节 农村家庭的内涵及分类19-21
  • 一 农村家庭的内涵19
  • 二 农村家庭的分类19-21
  • 第二节 农村家庭变迁的具体表现21-33
  • 一 家庭结构的变化21-23
  • 二 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23-27
  • 三 家庭价值观念的变化27-33
  • 第三章 农村家庭道德现存问题33-39
  • 第一节 农村家庭道德的内涵33-34
  • 一 道德的内涵33
  • 二 家庭道德的内涵33
  • 三 农村家庭道德的内涵33-34
  • 第二节 当前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34-39
  • 一 孝道观念受到挑战34-35
  • 二 婚姻家庭稳定性受到冲击35-37
  • 三 留守少年道德失范现象多发37-38
  • 四 性别歧视依然存在38-39
  • 第四章 农村家庭道德现存问题解决对策探析39-45
  • 第一节 加强孝道教育,增强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39-40
  • 一 正确认识传统孝道观念39-40
  • 二 赡养老人不仅要“养”,更要“敬”40
  • 三 物质供养与精神慰藉不可偏颇40
  • 第二节 加强互爱教育,提高夫妻之间的婚姻质量40-42
  • 一 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41
  • 二 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忠诚41
  • 三 夫妻双方应该互相扶持41-42
  • 第三节 加强亲子教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42-43
  • 一 青少年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要更加重视亲子教养问题42
  • 二 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三理”相结合42-43
  • 三 要加强家规家训教育,培养家庭成员的良好品格43
  • 第四节 加强平等教育,促进家庭民主氛围的形成43-45
  • 一 必须坚决抛弃男尊女卑的旧思想43
  • 二 在处理家庭成员关系过程中坚持民主原则43-45
  • 结束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 1:访谈提纲49-50
  • 附录 2:个案50-56
  • 个人简历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亚越;新时期深化家庭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2 陈永元;论家庭道德的文化核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邬小平;浅谈我国的家庭道德建设[J];前沿;2003年01期

4 包雷;;略论家庭道德观的变迁[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2年04期

5 张怀承;;略论家庭道德对传统文化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6 ;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建设[J];基础教育研究;1998年S1期

7 王成;对当前家庭道德建设中新问题的思考[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冯永刚;如何走出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误区[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5年04期

9 冯永刚;;家庭道德启蒙教育的暗示艺术及其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周含华,姚勇;湖南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世信;;试论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李永胜;;家庭道德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研究[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方世信;;试论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朱健生;;家庭道德建设与代际关系的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葛影敏;;对新时期家庭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蒲济平;;家庭道德建设与代际关系调适[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方世信;;试论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8 张珍;;注重家庭道德建设[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德高;;家庭道德建设与代际关系调适思考[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蒲济平;;家庭道德建设与代际关系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春景 赵翠兰;家庭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N];烟台日报;2006年

2 教师 邓海建;出示“家庭道德证明”初衷虽好但有些天真[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任正英;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大力推进家庭道德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本报评论员;弘扬核心价值体系 推进家庭道德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2年

5 ;积极推进新时期家庭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2年

6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 肖扬;从家庭美德建设到家庭道德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2年

7 徐慧玲 记者 丁秀伟;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局中谋划和推进家庭道德建设工作[N];中国妇女报;2012年

8 林彦博 湖南省邵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推进道德教育的新尝试[N];中国人事报;2010年

9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创新中扎实推进家庭道德建设[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记者 孙钥 通讯员 雍s

本文编号:618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618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b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