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我国大学校办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7:05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校办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校办企业 发展模式 大学科技园 学科性公司制 防火墙


【摘要】:我国大学办企业是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在国外是不允许公立大学直接投资办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创办学生实习实践工厂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校办企业出现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等系列问题。2005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大学科技产业的规定》要求对校办企业进行改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研究我国大学校办企业发展模式,是校办企业自身需要,也是社会对大学校办企业提出的要求。 从大学本身的准公共产品属性,,结合产权交易理论,讨论大学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从目前校办企业发展情况,总结大学校办企业三种发展模式,即:“防火墙”发展模式、“学科性公司制”发展模式、“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模式,讨论三种发展模式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大学校办企业未来两种主要的发展模式。 最后,指出我国大学校办企未来发展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改制为基础建立“防火墙”发展模式,另外一种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建立新型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并讨论这两种发展模式在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方面。 本文是首次对我国大学校办企业发展模式进行归类,并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在研究企业发展模式上结合中国特色,结合大学发展,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校办企业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校办企业 发展模式 大学科技园 学科性公司制 防火墙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26.84;F27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言10-1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目的10
  • 1.1.2 研究的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1-13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15-16
  • 1.4 创新点16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6-18
  • 1.5.1 研究方法16
  • 1.5.2 研究的思路16-18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18-24
  • 2.1 准公共产品理论18-20
  • 2.1.1 准公共产品定义18-19
  • 2.1.2 准公共产品属性19
  • 2.1.3 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特征19
  • 2.1.4 高等教育本身具有收益性19-20
  • 2.2 产权交易理论20-24
  • 2.2.1 产权交易的涵义20-21
  • 2.2.2 产权交易的特征21
  • 2.2.3 产权交易市场21-22
  • 2.2.4 我国高校债务与知识产品的收益22-23
  • 2.2.5 大学的社会服务与知识产权交易23-24
  • 第三章 我国大学校办企业的现状24-33
  • 3.1 我国大学校办企业的发展概况24-27
  • 3.1.1 大学校办企业的现状24-26
  • 3.1.2 当前我国校办企业发展的情况26-27
  • 3.2 我国大学校办企业形成的动因27-28
  • 3.2.1 经费短缺27
  • 3.2.2 市场拉动27
  • 3.2.3 政府推动27-28
  • 3.3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学校办企业的性质28-29
  • 3.3.1 功能的服务属性28
  • 3.3.2 产权的事业性质28
  • 3.3.3 运作的企业属性28-29
  • 3.3.4 价值的科技属性29
  • 3.4 我国大学校办企业的作用29-33
  • 3.4.1 大学校办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9-30
  • 3.4.2 校办企业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30-33
  • 第四章 我国大学校办企业现有发展模式分析33-41
  • 4.1 “发展模式”等相关理论界定33-34
  • 4.1.1 “发展模式”的理论界定33-34
  • 4.1.2 “企业发展模式”的理论界定34
  • 4.2 “防火墙”发展模式34-37
  • 4.2.1 “防火墙”发展模式的含义34-35
  • 4.2.2 “防火墙”发展模式的优点35-36
  • 4.2.3 “防火墙”规范化仍面临的主要问题36-37
  • 4.3 “学科性公司制”发展模式37-39
  • 4.3.1 “学科性公司制”的内涵37
  • 4.3.2 以“学科性公司制”发展模式为代表的高校情况37-38
  • 4.3.3 “学科性公司制”的组织特征38
  • 4.3.4 “学科性公司制”的优势38-39
  • 4.3.5 “学科性公司制”存在的问题39
  • 4.4 “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39-41
  • 4.4.1 “大学科技园”优势40
  • 4.4.2 “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40-41
  • 第五章 国内外校办企业成功案例及分析41-50
  • 5.1 国内大学校办企业的不同发展模式发展情况41-44
  • 5.1.1 以“防火墙”发展模式为代表的高校情况41-43
  • 5.1.2 以“学科性公司制”发展模式为代表的高校情况43
  • 5.1.3 以“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为代表的高校企业情况43-44
  • 5.2 国外大学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情况44-47
  • 5.2.1 美国44-45
  • 5.2.2 英国45-46
  • 5.2.3 日本46-47
  • 5.2.4 德国47
  • 5.3 国外大学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经验与启示47-50
  • 5.3.1 要充分依托大学的资源47-48
  • 5.3.2 需要有鲜明特色48
  • 5.3.3 要处理好与大学的关系48-49
  • 5.3.4 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49-50
  • 第六章 我国大学校办企业两种发展模式的完善措施50-61
  • 6.1 深化“防火墙”发展模式改革50-58
  • 6.1.1 规范高校营利性资产的投资50-52
  • 6.1.2 校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2-58
  • 6.2 逐步完善大学科技园58-61
  • 6.2.1 建立金融服务体系59
  • 6.2.2 学习和引进专业中介59
  • 6.2.3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建设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科研情况66-67
  • 中文摘要67-70
  • ABSTRACT70-74
  • 文献报告综述74-84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84-10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香花,王德胜;中国高等院校校办产业情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闫放,常书国,童猛;浅谈高校产业改制及其影响下的科技成果产业化[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黄明伟;;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校办产业的改革[J];四川兵工学报;2008年04期

4 王耀华;赵志燕;谢娇玲;郑国忠;俞建璋;;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BOT模式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志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几点思考[J];北方经贸;2009年08期

6 叶祥松;论国有公司的产权关系问题[J];桂海论丛;2002年03期

7 常丽敏;;财务管控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J];改革与开放;2009年12期

8 杨忠智;;公司风险管理网络的协同机制[J];经济管理;2008年10期

9 谢北寒;;浅析建立健全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J];商业经济;2007年03期

10 曲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作用[J];商业经济;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泓;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财务分层监管机制及其实现[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绘;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王璇;高校企业面向市场经营战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3 胡琼;高校科技人才创业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微;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5 姚维燕;常州电信PHS项目风险管理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6 王晔;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程波;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彭良英;关于我国高校校办企业改制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9 姚科峰;我国高校产业改制途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10 林绍蔚;以员工发展为中心的绩效管理系统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3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673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