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摘要】: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并详细论述了终身教育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也为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终身教育理念作为其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导思想。并且通过各国的努力,终身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理念向实践的转化。各国已将建立学习化社会、促进全民学习作为其重要的奋斗目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策略。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国情和个人需求也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各国对终身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保障终身教育顺利开展的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就中美两国来看,中国教育界对终身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而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确立了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各州也积极开展终身学习。美国支持终身教育并且致力于建立一个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虽然我国与美国在如何保障终身教育方面手段大致相同,但却有各自的具体做法。 文章分别介绍了美国和中国保障终身教育的手段,包括两国终身教育的相关政策、对终身教育的经济支持、实施终身教育的机构、可供使用的终身学习资源。并对两国建立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动因、保障手段、保障体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反思了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还存在的问题,试图在详细了解美国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基础上对美国发展终身教育的经验加以借鉴,以期能够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终身教育 保障体制 中国 美国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2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 选题缘由7-8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三、 概念界定9-10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10-12
- 五、 研究方法12-13
- 第一章 美国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研究13-36
- 第一节 终身教育的政策保障13-20
- 一、 联邦政府的终身教育政策13-17
- 二、 部分州的终身教育政策17-20
- 第二节 终身教育的经济保障20-27
- 一、 政府出资20-24
- 二、 商业银行贷款24
- 三、 非营利组织助学24-26
- 四、 减免税收26-27
-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机构和资源保障27-36
- 一、 正规学校教育28-31
- 二、 独立的终身教育机构31-32
- 三、 行业企业培训32-33
- 四、 社会公益组织提供的终身学习机会33-36
- 第二章 中国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研究36-53
- 第一节 终身教育的政策保障36-43
- 一、 中央政府有关终身教育的政策36-41
- 二、 部分省的终身教育政策41-43
- 第二节 终身教育的经济保障43-47
- 一、 政府出资43-45
- 二、 商业银行贷款45-46
- 三、 社会各界助学46-47
-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机构和资源保障47-53
- 一、 学校系统47-50
- 二、 行业企业系统50-51
- 三、 社会系统51-53
- 第三章 中美两国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分析比较53-64
- 第一节 中美两国建立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动因分析53-56
- 一、 发展终身教育的思想基础53-54
- 二、 发展终身教育的社会背景54-56
- 第二节 中美两国保障终身教育的手段分析56-62
- 一、 制定终身教育相关政策56-58
- 二、 为终身教育提供经济支持58-60
- 三、 建立终身学习机构、提供学习资源60-62
- 第三节 中美两国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特点分析62-64
- 结语64-68
- 一、 对我国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现状的反思64-65
- 二、 进一步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保障体制的建议65-68
- 参考文献68-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新学;试论终身教育的兴起、内涵及推施[J];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06期
2 李涛;;知识生态学与终身教育探微[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31期
3 李新生;浅议终身教育及其体系[J];现代企业教育;2003年01期
4 张序余,王其和,王殿祥;终身教育体系下成人高教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2期
5 季国强;;树起教育现代化清晰的风向标[J];上海教育;2009年02期
6 萨克森迈埃尔;张可明;;在终身教育范围内的师资培养(上)[J];全球教育展望;1988年05期
7 袁娟;新井郁男;;发挥职业资格在雇用系统中的作用[J];世界教育信息;1995年09期
8 张明华;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成人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1997年08期
9 袁贵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J];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01期
10 马耀武,周学高;终身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兆元;李海达;石伟芬;;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构建全方位心育模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陈生根;赵邦枝;;论终身教育与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梁艳萍;黄大乾;;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曹邦勤;;终身教育视野下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以高考弃考现象为例[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高建华;孙文娴;;医院信息化建设要为终身教育建构平台[A];首届中国IT与医药卫生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江少珍;;浅谈和谐社会的图书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秦建晔;;中专护理化学教学大纲和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比较——对中等护理专业化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第五次全国医用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朱峻薇;;图书馆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白艳群;;浅谈在音乐教学中自主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珂;两岸推进终身教育研讨会举行[N];福建日报;2008年
2 记者 张宁锐;2010海峡两岸终身教育论坛举行[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N];解放日报;2011年
4 记者 严峻嵘;终身教育立法“给力”职业培训[N];人才市场报;2011年
5 陈飞;终身教育老年先行[N];中国老年报;2003年
6 ;终身教育与社会进步[N];光明日报;2002年
7 雷冬梅;终身教育的内涵[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记者 黎文安;我省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N];西安日报;2001年
9 沈伯强;瑞士的终身教育[N];解放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李白蕾 实习生 谢薇;每年9月28日为我省终身教育活动日[N];福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群;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D];吉林大学;2010年
2 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3 王远;论社会保障理念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12年
4 郑茂;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周德荣;老年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7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8 柴国荣;我国田径教练员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韩跃民;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基本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曹春;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桂红;学校、社区合作推进智障人士终身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翔;我国当前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谢海燕;终身教育理念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构想与创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卢家顺;澳门终身教育发展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傅金兰;终身教育与社会正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玮;合肥市蜀山区社区教育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安仁淑;中国延边朝鲜族城市老年教育研究--老年终身教育探讨[D];延边大学;2003年
8 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夏丽;如何改进社区美术教育的初步思考[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赵奕一;区域文化视野下学习型组织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1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01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