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郑州某中学学生抑郁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8-19 20:29

  本文关键词:郑州某中学学生抑郁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中学生 抑郁症状 父母教养方式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郑州市某省级示范中学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抑郁症状患病现状,分析其性别、年级及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探讨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从而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采取科学的教养行为提供科学建议;为郑州市开展大范围青少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借鉴,为精神卫生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取流调中心用抑郁症筛查量表(CES-D)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共同组成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郑州市某省级示范中学从初一到高三年级的中学生进行调查,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对搜集到的数据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的整合预处理,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为非参数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等,以检验水准α=0.05上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郑州市某省级示范中学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36%,不同性别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无差异,不同年级检出率有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患病水平有差异。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偏爱被试维度,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维度得分差异显著。存在明显抑郁症状组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度保护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组、无抑郁症状组;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维度因子得分低于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组、无抑郁症状组。无抑郁症状组与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组在父亲拒绝否认维度得分存在差异,在其他维度无差异。(3)在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维度,母亲教养方式因子得分高于父亲;在惩罚严厉维度,母亲得分低于父亲。(4)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与CES-D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得分与CES-D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母亲拒绝否认对CES-D得分有预测作用。检验发现该回归方程解释CES-D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不同性别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无差异,不同年级检出率有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不同患病水平上有差异。父亲拒绝否认是无抑郁症状组与可能存在抑郁症状组的临界点,过多的父亲拒绝否认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抑郁症状。(3)母亲比父亲更倾向于采取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过分拒绝否认、偏爱被试的教养方式,更少采取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4)父亲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母亲拒绝否认这四个因素对抑郁得分有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抑郁症状 父母教养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8;R749.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4
  • 2 对象与方法14-17
  • 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14
  • 2.2 研究方法14-15
  • 2.2.1 文献分析法14
  • 2.2.2 现况调查法14-15
  • 2.3 测评工具15
  • 2.3.1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15
  • 2.3.2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15
  • 2.4 质量控制15-16
  • 2.4.1 量表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15-16
  • 2.4.2 调查进行阶段的质量控制16
  • 2.4.3 资料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16
  • 2.5 统计学分析16-17
  • 3 结果17-28
  • 3.1 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基本情况17-18
  • 3.1.1 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率17
  • 3.1.2 不同性别中学生在不同患病水平上检出率比较17
  • 3.1.3 不同年级中学生在不同患病水平的检出率比较17-18
  • 3.2 父母教养方式分析结果18-25
  • 3.2.1 男女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的差异18-19
  • 3.2.2 不同年级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差异19-23
  • 3.2.3 不同患病水平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的比较23-24
  • 3.2.4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24-25
  • 3.3 中学生抑郁症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25-28
  • 3.3.1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CES-D得分之间的相关分析25-26
  • 3.3.2 影响CES-D得分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26-28
  • 4 讨论28-36
  • 4.1 郑州市中学生抑郁症状分布特征28-29
  • 4.2 父母教养方式情况分析29-32
  • 4.2.1 不同抑郁症状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29-30
  • 4.2.2 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30
  • 4.2.3 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30-32
  • 4.2.4 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32
  • 4.3 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32-34
  • 4.3.1 父母教养方式与CES-D得分的相关分析32-33
  • 4.3.2 回归分析33-34
  • 4.4 建议34
  • 4.5 创新点与不足34-36
  • 5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0
  • 综述40-52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郑州市青少年精神情况调查52-59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崔春华,吴丹伟;城乡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7期

2 陆碧梅;谢巧庆;梁海华;黄敏英;陈静蓉;;父母教养方式干预对多动症儿童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6年05期

3 张继华;;学龄前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4 尹文娟;荆承红;施建农;;中专生和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8期

5 王丽;李建明;李丽娜;;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5期

6 王丽;李建明;李丽娜;;监狱犯人早年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7 王新友;李恒芬;肖伟霞;;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8 李丽英;李淑环;;医学高职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年03期

9 徐艳丽;高志华;李建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0期

10 刘琴;周世杰;杨红君;楚艳民;刘利;;青少年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韦磐石;;小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孙华平;程学超;张萌;;电视暴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攻击性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杨小平;周霞;路金声;;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李志楠;邹晓燕;;8~16岁儿童行为自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小静;;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A];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盛明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孤独感关系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汪小琴;许爱珠;张建灿;汪小霞;;农村贫困女童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吴超;杜凌阳;傅正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16PF测试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潘玉进;金笑笑;杨青影;;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孤独感的调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文;论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互作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静;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宽恕倾向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韩玉莲;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受欢迎性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U,

本文编号:702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702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9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