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社会教育传承研究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社会教育传承研究
【摘要】:傩戏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驱逐鬼疫的宗教祭祀仪式,在我国各个地方都有傩戏的踪影,尤以贵州傩戏享誉国内外,并作为整个傩戏的代表。贵州傩戏名目众多而且千姿百态,成为中国傩戏文化最具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地方,傩戏也被誉为“中国戏曲文化的活体化石”,“中国原始形态民族文化的活体化石”。穿青人傩戏在当地被称为“跳菩萨”,是流行于贵州黔西北地区的穿青人所进行的独特的一种地方傩戏,因当地居民崇拜“五显神”进而供奉“五显坛”,因此这种地方傩戏又称之为“庆五显坛”或者“庆坛”,是当地一年一度规模宏大、举行隆重的还愿、酬神、祭祀仪式。穿青人傩戏的核心功能是教育功能、艺术功能和宗教功能,同时也具备社会、娱乐等的功能。本文选取贵州省穿青人聚居区纳雍县为田野点,通过直接的、长时间的、人类学的实地调查法对穿青人聚居区进行田野调查,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文化自觉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支撑,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来分析这种文化的价值、社会教育传承现状、总结传承经验以及分析存在的社会教育传承问题,进而寻找出一条更好的进行社会教育传承的方式,为该地方傩戏的更好传承和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以及为本人后期的深入研究做一定的前期基础。本文总共分为四章,分别从以下几个部分对纳雍县穿青人傩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一章:纳雍县穿青人傩戏概述。本章从田野点概况,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表演过程等几个方面出发,介绍了穿青人傩戏生存的环境以及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对纳雍县穿青人傩戏进行一个总体的描述和介绍。第二章: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特性及社会教育传承的功能。穿青人傩戏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传统民俗文化,是反应穿青人这个族体特质和风貌的族体文化,它蕴含丰富的功能,这些功能从生活、社会和精神方面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本章通过论述和展现纳雍县穿青人傩戏在社会教育传承中表现出的特性和功能,以展示穿青人傩戏的独树一帜。第三章: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社会教育传承现状。在对穿青人傩戏田野点纳雍县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原生传承方式主要以家庭传承的方式存在,在原生传承方式上发展起来的学校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则是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现代传承方式和途径。本章从纳雍穿青人傩戏传承途径中的一个侧面——社会教育传承出发,经过对纳雍县穿青人傩戏在社会教育传承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具体表现形式分析和讨论,找出纳雍县穿青人傩戏在社会教育传承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主要存在的困境及原因。第四章: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的建议。本章从社会教育传承的角度联系穿青人傩戏这一文化因子,运用教育人类学的方法,从社会教育传承的角度出发,从社会、教育、民族信仰发展的需要等环节考虑和出发,得出其社会教育传承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而寻找出较有实践意义的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方面的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穿青人 傩戏 社会教育传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5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绪论11-21
- 一 问题的提出11-13
- (一) 个人兴趣与家乡民族情怀11
- (二) 出于少数民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关注11
- (三) 对祭祀歌舞的认识11-12
- (四) 对社会教育传承的反思12-13
- 二 文献综述13-15
- (一) 关于傩戏的研究13-14
- (二) 有关穿青人傩戏的研究14
- (三) 有关民族宗教祭祀歌舞的教育人类学研究14
- (四) 对社会教育传承的研究14-15
- (五) 现有研究的特点和趋势15
- 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15-16
- (一) 研究目的15-16
- (二) 研究意义16
- 四 研究理论16-18
- (一) 文化自觉理论16-17
- (二) 需要层次理论17-18
- 五 研究方法18-21
- (一) 文献法18-19
- (二) 田野调查法19-21
- 第一章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概述21-43
- 一 田野点概况22-25
- (一) 自然环境22-23
- (二) 历史沿革23-24
- (三) 民族风情24
- (四) 资源状况24
- (五) 特色产业24-25
- 二 穿青人傩戏的起源及发展历程25-27
- (一) 穿青人傩戏的起源25-26
- (二) 穿青人傩戏的发展历程26-27
- 三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分类27-28
- (一)儿童傩戏27-28
- (二) 青年傩戏28
- (三) 老人傩戏28
- 四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表演过程28-43
- (一) “挂案子”29-30
- (二) 起坛30-31
- (三) 庆坛31-41
- (四) 收坛、安神41-43
- 第二章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特性及社会教育传承的功能43-60
- 一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特性43-47
- (一) 戏种的原始性43-44
- (二) 傩戏的宗教性44-45
- (三) 信仰的独特性45
- (四) 面具的特别性45-46
- (五) 仪式的特色性46-47
- 二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的功能47-60
- (一) 教育功能47-53
- (二) 艺术功能53-56
- (三) 社会功能56-57
- (四) 宗教功能57-60
- 第三章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的社会教育传承现状60-71
- 一 纳雍县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的具体做法60-62
- (一) 利用节庆活动来传播60-61
- (二) 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61-62
- 二 穿青人傩戏在社会教育传承过程中取得的经验62-65
- (一) 表象力面具与乐器有效结合62-63
- (二) 行为传承与信仰传承互相促进63-64
- (三) 传统与现代化彼此融合64-65
- 三 穿青人傩戏的社会教育传承困境及原因65-71
- (一) 传承人断代危机65-66
- (二) 缺少文化人引领66-68
- (三) 缺乏资金保障68-69
- (四) 民族原真性特色面临削弱危机69-71
- 第四章 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的建议71-82
- 一 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的意义71-75
- (一) 能够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树立穿青人文化意识71-72
- (二) 实现弘扬穿青人特色文化,促进穿青人傩戏文化传承的诉求72
- (三) 能够强化穿青人精神支撑,增强民族认同72-73
- (四) 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可以满足穿青人宗教信仰的需求73-75
- 二 穿青人傩戏社会教育传承的建议75-82
- (一) 内外结合,推动穿青人傩戏的文化产业化发展75-76
- (二) 传承中创新,实施穿青人傩戏教育品牌开发战略76-78
- (三) 增强精品意识,发展穿青人傩戏文化特色旅游教育产业78-79
- (四) 加强穿青人傩戏文化与现代化教育的结合与转换,适应贵州民族教育发展的需要79-82
- 结语82-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89-114
- 附录A 访谈提纲89-91
- 附录B 访谈整理91-99
- 附录C 调查方案99-101
- 附录D 田野调查部分照片101-111
- 附录E 穿青人傩戏常用法器及功能一览表111-112
- 附录F 穿青人傩戏表演“先生”常用罡步112-114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114-115
- 后记115-11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录;吕燕平;;穿青人的傩戏文化及其旅游开发[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蓝建;论社会教育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性[J];成人教育;2004年05期
3 顾朴光;贵州傩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4 庹修明;贵州民间道教与傩坛[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张坦;;穿青人的傩文化——“庆五显坛”[J];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03期
6 普丽春;李文杰;;彝族海菜腔及其教育传承的特殊功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韩卫东;;美国社会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雷;;我国近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雷;关于社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10 王艳;;社会教育边缘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松柏;;贵州傩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可采取的对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玉平;;《柳毅传书》:从传奇、杂剧到民间傩戏[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宁而;宝娃;;政府主导下民间信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于田横祭海仪式与宝格德圣山祭祀仪式的比较[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真彦;傩:对一种仪式戏剧的田野调查及其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志勇;论政府主导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湖南大学;2007年
3 王童;傩舞的形成、傩文化特征与历史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育智;论社会教育内容[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4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874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