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其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2:05
本文关键词: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其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摘要】: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下,残疾学生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尽管聋哑学生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弱势人群,但是他们也是我们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应当和其他的普通学生一样接受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体育教育,共同享用社会的教育资源。与普通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相比较而言,聋哑学生体育教育相关的科学研究目前处于薄弱环节,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逐渐开始关注特殊教育,残疾人体育教育将会有着可喜的发展和机遇。因此,研究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其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社会适应能力和体育锻炼的相关理论,从社会适应能力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研究了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其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研究结果如下: 1、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对调节人体心血管功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练习前后聋哑学生的心率变化平稳,说明练习太极太极拳对维持心血管机能的稳定有较好的作用。 2、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坐位体前屈伸展度得到提高,柔韧性得到增强,说明太极拳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柔韧性,进而可以提高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3、聋哑学生习练太极拳后,下肢力量明显增强,可以增强下肢的支撑力,有利于维持人体的稳定性。 4、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体较差。通过研究显示,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总体较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习练太极拳能够促进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对聋哑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习练太极拳,提高其适应社会复杂环境的各种能力,使聋哑学生的社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能够更好的去面对生活。
【关键词】:聋哑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52.11;G7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12
- 1.1 选题依据10-12
- 1.1.1 特殊群体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10-11
- 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1
- 1.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的挑战11
- 1.1.4 全纳教育理念的传播与发展11-12
- 2 文献综述12-18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12-13
- 2.2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研究13-14
- 2.3 体育运动对残疾人身心健康的相关行研究14-16
- 2.3.1 体育运动对残疾人心理促进的相关性研究14-15
- 2.3.2 体育运动对改善残疾人体质的相关性研究15
- 2.3.3 体育运动对改善残疾人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15-16
- 2.4 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16-18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1
- 3.1 研究对象18
- 3.2 研究方法18-20
- 3.2.1 文献资料法18
- 3.2.2 问卷调查法18
- 3.2.3 数据统计法18-19
- 3.2.4 实验法19-20
- 3.3 测试指标20
- 3.4 测试仪器20
- 3.5 测试时间20-21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1-32
- 4.1 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分析21-26
- 4.1.1 身体形态21-22
- 4.1.2 心血管机能22-23
- 4.1.3 柔韧性23-24
- 4.1.4 爆发力(立定跳远)24
- 4.1.5 力量(仰卧起坐)24-25
- 4.1.6 平衡能力25-26
- 4.2 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分析26-32
- 4.2.1 习练太极拳对聋哑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28
- 4.2.2 习练太极拳对聋哑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的影响28-29
- 4.2.3 习练太极拳与聋哑学生合作能力的影响29
- 4.2.4 习练太极拳对聋哑学生独立生存能力的影响29-30
- 4.2.5 习练太极拳对聋哑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30
- 4.2.6 习练太极拳对聋哑学生适应变化能力的影响30
- 4.2.7 习练太极拳对聋哑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影响30-32
- 5 结论与建议32-34
- 5.1 结论32
- 5.2 建议32-34
- 6 研究不足34-35
- 7 参考文献35-38
- 附录 138-41
- 附录 2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猛;严文刚;;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2 黄南洁,刘绍曾;弱智学生有氧锻炼运动处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 李艳;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与心理效益[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廖春海;甄达文;;试论新课改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世纪桥;2006年11期
5 李文辉,程传银,陶于;国际特奥运动的溯源及新世纪的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黄志成;全纳教育带来三大挑战[J];上海教育;2003年02期
7 王俊杰;;论合作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年02期
8 韦小满,王培梅;关于弱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评估的理论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1期
9 宣凤霞;论学校体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浙江体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贾美香;王力芳;;孤独症儿童的智力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956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95691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