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家庭亲子阅读中的历史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02 06:17

  本文关键词:家庭亲子阅读中的历史教育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教育 亲子阅读 幼儿


【摘要】: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从亲子阅读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以及方法和指导策略四个方面对亲子阅读进行了概述,点明历史教育在亲子阅读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通过亲子阅读进行幼儿历史教育的四种方式,分别为:图读方式、诵读方式、点读方式和讲读方式。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幼儿接受历史教育的有效途径——蒙学读物、现代童书和诗词类读物,论文分别针对三类读物的不同特点逐一进行分析,就幼儿的生理特性,亲子阅读的方式方法,以及历史教育在不同读物中的渗透和体现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第三部分对当前亲子阅读中的幼儿历史教育实效性较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调查问卷对家长在亲子阅读中对幼儿进行历史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同时还指出因为历史教育可利用的资源不足、历史类读物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幼儿个体差异性等原因导致了幼儿历史教育的难度。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亲子阅读中历史教育的策略,分为幼儿、家长和亲子阅读三个方面。针对幼儿方面提出创建良好阅读环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历史阅读观和形成良性互动阅读模式等;针对亲子阅读方面则提出寓教于游戏中,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以及促进家园共育和社区教育;另外还对家长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比如要求家长进行广泛阅读,客观地了解历史,有意识地提升历史文化水平,以及养成反思的好习惯等。
【关键词】:历史教育 亲子阅读 幼儿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三、文献综述10-12
  • 四、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12-14
  • 第一章 家庭亲子阅读中的历史教育14-19
  • 第一节 亲子阅读概述14-16
  • 一、亲子阅读的内涵14
  • 二、亲子阅读的作用14-15
  • 三、通过亲子阅读进行幼儿历史教育的四种方式15-16
  • 第二节 幼儿历史教育的重要性16-19
  • 一、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17
  • 二、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有效方法17-18
  • 三、传授正确思想观念的好渠道18-19
  • 第二章 亲子阅读中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9-29
  • 第一节 蒙学读物中的幼儿历史教育19-21
  • 一、历史类蒙学读物概述19
  • 二、运用蒙学读物进行历史教育的可行性19-20
  • 三、运用蒙学读物进行历史教育的科学方法20-21
  • 第二节 现代童书中的幼儿历史教育21-26
  • 一、绘本与幼儿历史教育问题概述21-23
  • 二、通过绘本进行幼儿历史教育的主要特征23-24
  • 三、通过绘本进行幼儿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24-25
  • 四、绘本教育的主要方式25-26
  • 第三节 诗词类读物中的幼儿历史教育26-29
  • 一、古典诗词在幼儿历史教育中的作用26-27
  • 二、运用古典诗词对幼儿开展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27-28
  • 三、古典诗词引入幼儿历史教育的原则28-29
  • 第三章 亲子阅读中历史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29-37
  • 第一节 亲子阅读中历史教育的现状调查29-34
  • 一、基本情况30-32
  • 二、亲子阅读情况32-33
  • 三、幼儿历史教育情况33-34
  • 第二节 亲子阅读中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34-37
  • 一、家长对亲子阅读认识不够34-35
  • 二、家长自身知识储备不足35
  • 三、历史教育可利用的资源不足35
  • 四、历史类蒙学读物质量参差不齐35
  • 五、幼儿个体差异性增加了历史教育难度35-37
  • 第四章 完善亲子阅读中历史教育的方法与措施37-43
  • 第一节 加强亲子阅读中的良性互动37-38
  • 一、形成良性互动阅读模式37
  • 二、树立正确的幼儿历史阅读观37-38
  • 三、创建良好的幼儿阅读环境38
  • 第二节 增加亲子阅读中的学习活动38-39
  • 一、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38
  • 二、寓教于游戏中38-39
  • 三、家园共育和社区教育39
  • 四、其他形式的幼儿历史教育实践39
  • 第三节 提升家长的历史学素养39-40
  • 一、有意识提升家长历史文化水平39-40
  • 二、要进行广泛阅读40
  • 三、客观、理性地了解历史40
  • 四、养成反思的好习惯40
  • 第四节 亲子阅读中历史教育的实践案例40-43
  • 结语43-44
  • 参考资料44-46
  • 附录46-48
  • 致谢48-49


本文编号:957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957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