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10:24
【摘要】:天象类名物词历史悠久,形成时间早,文化内涵丰富,多为基础词语,被频繁地使用于日常生活当中。目前针对天象类名物词的系统研究非常少,尤其是站在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的研究。本文以对外汉语教育为视角,吸收中国传统名物训诂学理论与成果,结合国俗语义学,通过翻阅文献、统计归纳、同源系连、解读语言中的文化符号等方法,研究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语的教学,力争让汉语学习者能深入了解该类词语及其相关的文化知识。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意义等进行论述。第一章综合学界对“名物”、“名物词”的阐释,对天象类名物词的具体内涵、特点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述论。在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教学具体研究内容的探讨中,吸收中国传统名物训诂学对名物词语语源义与同源关系的研究,结合国俗语义学对名物词国俗内涵的研究,把对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研究内容划归为基于语义场理论的分类研究、同源现象研究、国俗语义研究三个板块。第二章运用语义场理论,采用语义成分分析法,从语义及语义指称事物类别两种角度对天象类名物词语进行划分;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所涉各类别词语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论是从各类天象名物词数量看,还是从各类所涉词语附加语义类型的广度看,天体类名物词数量与附加语义类型广度均大于气象类,天、星、日、月、风、雨、云、雪这几类均大于其他类别。第三章使用《同源字典》、《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等相关同源字典,研究《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天象类名物词同源现象,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视角系连同族同源词语。第四章基于第二章第三节的统计分析,结合《发展汉语(第二版)》综合教材,选取“天”、“日”、“月”、“风”、“星”、“云”、“雪”、“雨”八类天象事物,并以这几个词语为标题词,研究所涉常用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提炼天象类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特点,归纳形成原因。第五章根据以上研究,探究外汉语天象类名物词的教学策略。首先根据研究内容将教学内容也分为三个板块,每个板块分别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其次提出教师在初、中、高三个阶段应秉持的教学观念,提出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语源讲解法;最后以“月”类名物词的教学为例设计专题课堂教学方案。本文将中国传统名物训诂学对名物词的研究与对外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结合起来,以天象类名物词为研究对象,系连同源词语,分析国俗语义,提出教学策略,希望能为今后对外汉语文化类词语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珊;徐丹;;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俗词语特点[J];现代交际;2014年01期

2 卞仁海;;基于词源分析的对外中高级汉语词汇教学刍议[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赵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语的教授原则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年04期

4 芦洁媛;;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因素教学关系探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4期

5 周国光;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强;中国古代名物学初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黄金贵;评王力的同源词与同义词关系论——兼谈同源求异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郭锡良;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刘兴均;“名物”的定义与名物词的确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王宁;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晓云;基于词源研究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吉林大学;2017年

2 宋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国俗词语教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3 何禾;对外汉语国俗词语的教法探究[D];贵州大学;2015年

4 杜姗书;汉语中的国俗词语及其对外教学[D];河南大学;2012年

5 瞿秋石;汉语词源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6 于菲;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色彩义难点分析及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7 高美丽;“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83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683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