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母语者回避汉语趋向补语引申用法分析及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汉武;;基于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趋向补语“来、去”习得考察[J];对外汉语研究;2015年02期
2 廖俐;王秀娟;罗绮科;;汉语趋向补语研究综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04期
3 关鑫;;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11期
4 张博;;留学生趋向补语“起来”的习得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06期
5 刘汉武;;越南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句习得顺序考察[J];世界华文教学;2016年00期
6 秦梦;;趋向补语“来”“去”的省略及其语义表达分析[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6年00期
7 廖俐;;关于汉语趋向补语“上”“上来”“上去”“上……来”的历时考察[J];青年文学家;2017年15期
8 廖俐;;关于汉语趋向补语“下”的历时考察[J];知识文库;2017年09期
9 马尔迪;李国慧;;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李燕;;趋向补语范畴的二语习得比较研究[J];外语教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子月;;基于语料库的趋向补语“起来”的习得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2 刘汉武;;现代汉语趋向动词相关研究综述[A];《国际汉语学报》第6卷第1辑[C];2015年
3 陈良飞;;某《中级汉语语法》慕课考察分析——以趋向补语为例[A];2018年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一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4 刘燕林;张峧;;外国学生趋向补语“起”使用情况考察及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二语言学习研究》2015年第1期[C];2015年
5 辛芳哲;;《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商榷[A];2018年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一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8年
6 谢安安;;汉语“了”和泰语“lε:w”的对比分析[A];《国际汉语学报》第6卷第1辑[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享;韩国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过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朝吉勒玛;汉语趋向补语在蒙古语中的对应方法[D];武汉大学;2011年
3 张子华;山西方言助词“了”及相关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蔡tq;汉语趋向范畴的跨方言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杨宇枫;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6 黄雪霞(Ng Sock Hia);现代汉语“起”、“上”组趋向范畴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一涛;山西文水方言的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PHAN HOANG ANH(潘黄英);趋向补语的汉越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沙(VOIENNYI OLEKSII);俄语母语者回避汉语趋向补语引申用法分析及对策[D];山东大学;2018年
2 李时炯;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下去”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7年
3 刘晨;“X来”类汉语趋向补语及其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阿美尔;汉语阿拉伯语趋向补语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5 刘平存;关于复合动词「Vだす」的日译中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6 倪琦;面向泰国学生的汉语实义趋向补语教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美琳;对外汉语教学中趋向补语“开”的偏误研究[D];广州大学;2017年
8 夏梦悠(RIA RISKI MARSUKI);印尼留学生习得动词趋向补语“来/去”偏误分析[D];南昌大学;2017年
9 李周映(LEE JU YOUNG);面向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趋向补语的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李后荣;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上、下”类趋向补语的意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D];苏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95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695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