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12:26
【摘要】:本文运用认知语义理论,从概念域之间的隐喻映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词义,并区分、描写单音节形容词源域义和目标域义之间的映射关系。学界不少有关认知语义的文献,已经探讨了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过程必要性,本文认为,虽然在此之前也已有学者对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语义从对度量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系统地研究整个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系统的隐喻趋向的论文。 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身份很特殊,在保留古汉语特征的同时,还在现代汉语多音节形容词和多音节名词等中担任词素,其研究价值不但可以促进对汉语形容词的词义研究,而且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比较语言学中做出贡献。 本文的工作是描写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之间的隐喻关系,主要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努力克服形容词词义的模糊性和抽象性,进行单音节形容词的源域义确定工作。在本文中,源域义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源域确定直接影响类型划分、源域目标域界限的确定,还会影响到词义解释。不同的认知理论,不同的研究者,在描写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之间的隐喻关系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工作,则主要是在传统词汇语义学有关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整个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系统进行源域义确定,并力图解释源域与其他隐喻义之间的发展路线。 本文在源域义确定上采用的基准,主要是认知语义学所秉持的经验主义哲学观,尤其强调身体感知,即基于生活者的日常经验的“常识”。当然,我们也参考了词典的基本义释义,如《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但是,当这两个标准发生冲突时,在我们的研究中,第一基准先于第二基准。这是因为词典标注的某些基本义,有可能是历时的源头,但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已经鲜为大众所知,不再具有认知上的显著性,人们已把其他的某个意义当作为本源。而我们的研究注重的是人们的认识,所以特别强调汉语母语使用者的语感。 在这两个基准无效时,本文还参考了汉语的文字特征。 其次,本文试图确定单音节形容词的源域义所修辞或限定的对象的属性,并列出典型的对象的类型,这也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本文运用新起的词汇语义学语义场理论,经过三步,确定了四种对象,并对四种对象的语义场做了说明。 第一步,语言使用者“人”的感知表达对语言的影响很深,本文从“人类生命体的独特属性”,从“物”对象分出“人”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人”对象的属性有两种,一是身体的感知,二是内面(心理)的认知。与之相应,客观世界的具体物质“物”的属性也有两种:包括人类的物质和不能包括人类的物质,其划分的基准在于物质属性是否性涉及到人类。比如,“长度”包括人的长度,但“甜”只涉及到食用物,除了食人种以外,人类日常生活语言中一般不会涉及到人。 第二步,对象的属性各自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人”的不同属性中有具体性的,也有抽象性的。同样原理,“物”也有抽象的物和具体的物。我们把这些抽象物从“人类”思维认知中拿出来,确定了“概念”对象,它是我们关于人或物的抽象的实体。 第三步,与单音节形容词所搭配的对象不只是“物”或“人”,不只是“实体”,还有“事”,有“关系”。因此,我们还确立了“事件”对象。 按照认知语义基本假设——具体到抽象、已知到未知——本文观察了“人”、“物质”、“概念”、“事件”四个语义场之间的隐喻映射关系。借助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本文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具有具体值的具体域和具有抽象值的抽象域。各语义场在这一划分中的归属关系是: 具体域的“物质”语义场 具体域的“事件”语义场 具体域的“人”语义场 抽象域的“人”语义场 抽象域的“概念”语义场 在这一系统中,“人”语义场一分为二,人的具体属性属于具体域,抽象属性属于抽象域,这是因为“人”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他所创造的这个语言世界中,他是最被关注的对象,所以涉人属性最多,需要分别处理。 采用上述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描写了162个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源域义和隐喻义,文中按照专业词典的形式对此加以展示。在词义描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个不同的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从具体域向抽象域的转化,打破了上述划分的基本界限。单音节形容词在与其对象搭配时,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属于甲语义场的形容词只与属于甲语义场的对象搭配,属于乙语义场的形容词只与属于乙语义场的对象搭配,不出现交叉配置的情况。但实际上,在源域义中属于物质语义场的很多单音节形容词(主要是很多表示人类的物质属性的单音节形容词),却在与人类的身体部位对象搭配后,不再指作为具体物质的身体部位,而是指向人类独特的内在心理、心情、性格等抽象域意义。这些类型大量存在,值得独立拿出来讨论。 第二种现象是,已经词素化的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也许在当代我们已经很难确定它的源域义了。它们往往蕴含其语言使用民族的文化义,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看,认为要特别重视具有特殊的文化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所以,词义描写中列过一些。我们可以猜测现代汉语日常生活中使用大量由单音节形容词组成的用语,他们也许直接与源域义相关,或者已经转喻并指向特别的事物,甚至也许已经失去了隐喻的发展路线。 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在上述词义描写的基础上,把现代汉语形容词与相对应的韩语形容词进行了对比,重点在“求异”,从而说明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认知隐喻义的独特性,以深化对韩汉语教学的研究。 本文的难点及处理办法: 第一,对单音节形容词进行定义具有相当高的难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载的163个单音节形容词中的162个单音节形容词。但是,词典编纂所采用的基准我们难以把握,比如该书所列形容词中有“男”而没有“女”,各种味觉单音节形容词中没有“咸”。因此,本文将单音节形容词规定为它的源域义能单独成词的形容词,而不包括只能担任复合词构词语素的那些,而且只讨论可做谓语的形容词。对单音节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可以有不同理解,可以从定语功能看,也可以从谓语功能看,但一个形容词在定中结构和主谓结构中所搭配的对象可能会有所不同。本文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解释认知语义,解释基本义到源域义的过程,就必然需要考虑成熟而较为自由的搭配,不能受某些非常特别的搭配的限制。我们发现,单音节形容词谓语句是单音节形容词运用的基本形式,其中的用法都是已经成熟,并且比较普遍的用法,而做定语时会涉及一些特例。故本文主要从谓语位置进行研究,当然定语位置的功能有时也会提到。 第二,区分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域也有相当高的难度。认知域在基本层次上分为具体域和抽象域两种,下位认知域则在具体和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如具体域的下位认知域又分为人类、物质等。形容词本身表示性状,其语义比名词、动词更为抽象义,所以从单音节形容词自身语义来确定认知域,是十分不易而且也很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与其搭配的对象来确定认知域。在搭配对象方面有三种棘手情况: 一是有的单音节形容词常与动词搭配。一般来说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搭配,我们根据名词的属性来区分形容词的认知域及下位认知域,但有的单音节形容词则以与动词搭配作为主要功能。如表味觉的单音节形容词“甜”、表颜色的单音节形容词“红”和表形状的单音节形容词“大”都通过与其搭配的名词来确定其认知域,但“透”、“碎”、“全”、“稳”等等表示状态的单音节形容词,则常与动词搭配,而从这些动词有时很难确定究竟属于哪个认知域。 二是有的单音节形容词常与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搭配。这些名词的属性要么与动词有密切关系,如“气味(冒出)很冲”,要么名词本身具有抽象属性,比如“风(气势)很猛”,还有气候类的单音节形容词也是如此。 三是有的单音节形容词与时间有关,比如“新”、“旧”、“久”等,指的是时间的属性,但它们却与具体名词搭配,这时是算作具体域还是抽象域颇费思量。另外,应该把“快”、“慢”看成与时间有关的单音节形容词,还是与动词常发生关系的表示状态的单音节形容词呢?这些定位问题是个难题。本文在讨论过程中,力图对这一些处于跨域范畴的单音节形容词进行相对明晰地定位,而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理清的单音节形容词,本文将存疑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璇;;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2 严靖;;再求新声于异邦——读任洪渊《汉语红移》兼谈新视野中的现代汉语问题[J];励耘学刊(文学卷);2010年02期

3 王震;;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评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赵妍;;现代汉语形容词特征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加晓昕;;现代汉语单音色彩词的类别探讨[J];天府新论;2011年05期

6 王宇衡;;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7 刘华丽;;近代汉语双音节情态副词“X好”历时生成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8 耿国锋;;新闻专业“现代汉语”教改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9 孙福婷;;“找”字的语法化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7期

10 金瓯;;从语言的发展分析校园流行语现象[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学凤;;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音义象似性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晓虹;;佛经翻译对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启迪[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孙现瑶;付莉;;《人民日报》50年来文章标题的语言变化[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4 李志江;;谈现代汉语通用字部首的定位[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5 徐德宽;;现代汉语双宾构造中两个宾语的题元角色[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振宇;陈振宁;;怎样计算现代汉语句子的时间信息[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文贵良;;文学汉语:现代想像与当代生长[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8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9 王萌;俞士汶;段慧明;孙薇薇;;基于语料统计的现代汉语量名搭配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2 介子平;让现代汉语不逾矩[N];山西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杨耕耘 见习记者 韩晓玲;现代汉语发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报;2000年

4 叶静;铭记山恩水德[N];安庆日报;2006年

5 章红雨;《现代汉语小语典》配多媒体光盘扩容[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6 周建设 主编;现代汉语教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高玉邋陈莉琳;现代文学是现代汉语的文学[N];文艺报;2008年

8 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刁晏斌;引入现代汉语史的观念[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许嘉璐;为什么要把二十四史译成现代汉语[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张稷;瘦身版“现汉”新装上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允敬;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金智妍;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意义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红军;共生与互动[D];山东大学;2007年

7 刘文欣;现代汉语责训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马春华;现代汉语欧化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安美娜;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淑媛;《史记》单音节反义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王冠;反义语素合成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倩忠;现代汉语“拿”类单音节手部动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付君;《韩非子》单音节反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杰;《盐铁论》单音动词同义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乌兰;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双音节形容词三分法分类教学理论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高俊霞;现代汉语方式宾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伍靖;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9 齐丽娟;现代汉语泛义动词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爽;《左传》单音节同义形容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6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706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