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文化课中传统女性服饰文化的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0-09-14 17:44
   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传统服饰在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反映时代特征的服饰制度及服饰风俗。认识与了解中国传统女性服饰及其文化内涵,有利于开拓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本论文研究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传统妇女服饰概况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其中重点介绍唐代仕女服饰、明代女服和旗袍;二、中国旗袍教学探讨;三、中国传统女性服饰引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认识与思考。论文主要以旗袍为例,探讨如何应用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课堂,以此得出教学经验。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195
【部分图文】:

簪花,仕女,生卒年


7图 2.1《簪花仕女图》f ,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字仲朗,一字景玄,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曾官长史、宣州长史别驾。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开元天宝间享有盛名的杰出画家。

虢国夫人


看到这种装束,其中典型的就是“披帛”和“曳地长裙”。披帛从图 2.1 中可以看到妇女的肩背上披有一条帛巾,即“披帛”。“它通常用纱罗制成,这种沙罗材质比较轻薄,上面印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披帛大体有两种形制: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使用时披在肩上,就像一件披风;另一种横幅较宽,但长度较长,通常在两米以上,妇女平时使用时将它缠绕在两臂,走起路来如同两条飘带。”33曳地长裙妇女下体穿裙,是汉代以后开始流行起来的,但裙子的款式、色彩都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技术提高而不断变化。唐代妇女所穿的裙子,大部分是用六幅宽的布帛拼制而成,还有用七至八幅拼成的,跟唐代之前的女裙相比更为宽大。另外,妇女裙子的长度也比以前更长,裙裾曳地是常见的现象。当时妇女在穿着裙子时,大多将裙腰扎在胸部,有的甚至系扎到腋下,然后再将裙裾下垂到地上,这样会显得裙子很修长。图 2.1 中的妇女,就穿着这种曳地长裙。

皇后


图 2.3 明代皇后像普通妇女礼服的材料只能用粗布,颜色只能用紫色。袍衫大红、黄色等鲜艳颜色是禁止使用的,只能用比较浅淡的。到了洪武十四年,准许农民家庭穿绸、纱、绢、布,商果农民家庭中有一个人是商人,则全家人都不能穿绸纱。明代初期所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年05期

2 刘一萍;;从仕女画看唐代女子服饰[J];四川丝绸;2008年02期

3 吕美颐;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迁[J];史学月刊;1994年06期

4 陆俭明;;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高剑华;;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J];文化学刊;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滕腾;旗袍的文化意蕴与审美特征[D];山东大学;2008年

2 赵勇;明代汉族服饰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8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18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b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