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时时”、“不时”、“时不时”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0:19
   本文以频率副词“时时、不时、时不时”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来考察三者在共时层面的异同。在语义特征上,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有重复性、离散性和模糊性。在时制上,三者都可以出现在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九种时制中。相异之处是在量度性上,时时表示的频率较高,具备指大性,而不时和时不时表示的频率较低,具备指小性;时时具备“时刻”义,可以表持续,而不时和时不时不能表持续。此外,在时相上,时时可以出现在活动情状和终结情状的句中,而不时和时不时出现在终结情状和实现情状的句中。在句法特征上,本文主要从充当的句法成分、与动词性成分搭配、与助词搭配和与副词搭配四个方面来分析三者的异同。在句法成分上,三者在句中都可以充当状语,用于修饰动词性成分,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但不时和时不时偶尔可以充当定语。在与动词性成分的搭配上,三者都可以与动宾短语搭配,但时时几乎不能修饰动词的重叠式和带数量补语的动补结构,倾向于跟持续性动词搭配;而不时和时不时可以修饰动词的重叠式以及带数量补语的动补结构,倾向于跟非持续性动词搭配。在与助词的搭配上,时时一般不带“地”,而不时和时不时常常带“地”。在与延续体“着”的搭配上,本文总结出“时时不时/时不时”的选择倾向性。在与实现体“了”的搭配上,时时与“了”搭配侧重表现某种新情况的出现,并且时常发生;不时和时不时与“了”搭配侧重表现某种动作结束后又反复发生。不时和时不时与经历体“过”搭配极为少见,而时时不能与“过”搭配。在与副词的搭配上,三者都可以与其他含“时”频率副词搭配,但三者在句中的前后位置有所不同。三者都可以与一些评注性副词和关联副词搭配,三者的位置居后。此外,时时可以与“不”、“没”等否定副词搭配,可以接受双重否定的修饰,还可以与表概括义的范围副词搭配;不时和时不时几乎不与否定副词和表概括义的范围副词搭配。在语用功能上,本文主要从句类、句态和语体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考察。在句类的选择上,三者都可以出现在肯定陈述句中,时时和时不时可以出现在否定陈述句中,而不时一般不会在否定陈述句中使用。三者都倾向出现在是非疑问句中,在正反疑问句中的使用较少,几乎不会出现在选择疑问句中。时时可用于感叹句和祈使句中,而不时和时不时一般不用于这两种句类中。在句态的选择上,三者都能出现在主动态、被动态和使动态中。但是,三者都不可以用在由词语使动用法构成的使动句中,这与三者不能修饰形容词的用法有关。在语体的选择上,根据CCL语料库例句的统计分析,三者对语体的选择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口语中使用较少,集中在书面语中使用,并且趋向于用于大众媒体语体和文学艺术语体,不能用于公文事务语体。最后,根据“时时、不时、时不时”的词汇等级、教学对象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利用前三章三个层面的研究成果设计一份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旨在对实际教学有所借鉴。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9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0.1.1 选题理由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内容
    0.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3.1 研究方法
        0.3.2 语料来源
    0.4 研究综述
        0.4.1 频率副词的研究综述
        0.4.2 含“时”语素频率副词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语义特征
    1.1 语义共性特征
        1.1.1 重复性
        1.1.2 离散性
        1.1.3 模糊性
        1.1.4 时制特征
    1.2 语义个性特征
        1.2.1 量度性
        1.2.2 持续性
        1.2.3 时相特征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句法特征
    2.1 句法分布
    2.2 “时时”、“不时”、“时不时”与动词性成分的搭配
        2.2.1 与动词重叠形式搭配
        2.2.2 与动词性词组的搭配
        2.2.3 对动词的选择搭配
    2.3 “时时”、“不时”、“时不时”与助词的搭配
        2.3.1 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搭配
        2.3.2 与结构助词“地”的搭配
    2.4 “时时”、“不时”、“时不时”与副词的搭配
        2.4.1 与含“时”频率副词的搭配
        2.4.2 与否定副词的搭配
        2.4.3 与其他副词的搭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语用特征
    3.1 “时时”、“不时”、“时不时”对句类的选择
        3.1.1 对陈述句的选择
        3.1.2 对疑问句的选择
        3.1.3 对祈使句的选择
        3.1.4 对感叹句的选择
    3.2 “时时”、“不时”、“时不时”对句态的选择
        3.2.1 对主动态的考察
        3.2.2 对被动态的考察
        3.2.3 对使动态的考察
    3.3 “时时”、“不时”、“时不时”对语体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对象分析
    4.2 教学方法
        4.2.1 任务型教学法
        4.2.2 汉外对比法
        4.2.3 近义辨析法
        4.2.4 情景法
    4.3 教学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香玉;;频率副词“不时”的词汇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郝玲;;表频率副词“时不时”和“动不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舒迪;;频率副词“常常”和“往往”的对比考察[J];青春岁月;2013年14期

4 蓝爱民;;现代汉语的时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5期

5 邹海清;;“时时”、“不时”、“时不时”的句法语义分析——兼谈其在频率副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汉语学习;2008年06期

6 陆苏静;;“一再”和“再三”的句法和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8期

7 刘红妮;;关于“一律”词汇化、语法化演变过程的认知与阐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邹海清;;频率副词的离散性特征对无界谓词的选择制约[J];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03期

9 脱傲;;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敏;;频率副词的选择性差异[J];现代语文;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小琼;基于语境理论的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设计[D];云南大学;2016年

2 刘燕慧;含“时”语素频率副词的多角度辨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美岑;现代汉语“屡”类、“连”类、“时”类频率副词的语义韵考察[D];暨南大学;2015年

4 陈缀缀;泰国学生汉语频率副词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铭明;韩国学生汉语频率副词使用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贾艳妮;蒙古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时间频率副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7 唐小明;频率副词“屡”与“屡屡”的比较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4年

8 葛小宾;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常用频率副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吕金漪;现代汉语中含“连”的频率副词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马贺;现代汉语频率副词“不断”和“不停”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6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86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