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时时”、“不时”、“时不时”比较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H19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0.1.1 选题理由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内容
0.3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3.1 研究方法
0.3.2 语料来源
0.4 研究综述
0.4.1 频率副词的研究综述
0.4.2 含“时”语素频率副词的研究综述
第一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语义特征
1.1 语义共性特征
1.1.1 重复性
1.1.2 离散性
1.1.3 模糊性
1.1.4 时制特征
1.2 语义个性特征
1.2.1 量度性
1.2.2 持续性
1.2.3 时相特征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句法特征
2.1 句法分布
2.2 “时时”、“不时”、“时不时”与动词性成分的搭配
2.2.1 与动词重叠形式搭配
2.2.2 与动词性词组的搭配
2.2.3 对动词的选择搭配
2.3 “时时”、“不时”、“时不时”与助词的搭配
2.3.1 与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搭配
2.3.2 与结构助词“地”的搭配
2.4 “时时”、“不时”、“时不时”与副词的搭配
2.4.1 与含“时”频率副词的搭配
2.4.2 与否定副词的搭配
2.4.3 与其他副词的搭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语用特征
3.1 “时时”、“不时”、“时不时”对句类的选择
3.1.1 对陈述句的选择
3.1.2 对疑问句的选择
3.1.3 对祈使句的选择
3.1.4 对感叹句的选择
3.2 “时时”、“不时”、“时不时”对句态的选择
3.2.1 对主动态的考察
3.2.2 对被动态的考察
3.2.3 对使动态的考察
3.3 “时时”、“不时”、“时不时”对语体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时”、“不时”、“时不时”的教学设计
4.1 教学对象分析
4.2 教学方法
4.2.1 任务型教学法
4.2.2 汉外对比法
4.2.3 近义辨析法
4.2.4 情景法
4.3 教学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香玉;;频率副词“不时”的词汇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郝玲;;表频率副词“时不时”和“动不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舒迪;;频率副词“常常”和“往往”的对比考察[J];青春岁月;2013年14期
4 蓝爱民;;现代汉语的时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3年05期
5 邹海清;;“时时”、“不时”、“时不时”的句法语义分析——兼谈其在频率副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J];汉语学习;2008年06期
6 陆苏静;;“一再”和“再三”的句法和语义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8期
7 刘红妮;;关于“一律”词汇化、语法化演变过程的认知与阐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邹海清;;频率副词的离散性特征对无界谓词的选择制约[J];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03期
9 脱傲;;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王敏;;频率副词的选择性差异[J];现代语文;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小琼;基于语境理论的对外汉语时间副词教学设计[D];云南大学;2016年
2 刘燕慧;含“时”语素频率副词的多角度辨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周美岑;现代汉语“屡”类、“连”类、“时”类频率副词的语义韵考察[D];暨南大学;2015年
4 陈缀缀;泰国学生汉语频率副词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铭明;韩国学生汉语频率副词使用的偏误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贾艳妮;蒙古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时间频率副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7 唐小明;频率副词“屡”与“屡屡”的比较研究及其教学策略[D];吉林大学;2014年
8 葛小宾;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常用频率副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吕金漪;现代汉语中含“连”的频率副词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马贺;现代汉语频率副词“不断”和“不停”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86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886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