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习得“V+来/去”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08 22:24
随着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偏误分析越来越受到对外汉语教学者的重视,而且对于偏误分析的研究也越来越有针对性。在对日本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日本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V+来/去”这一结构时呈现出很多规律性普遍性的错误。本文以我的日语语言学习背景和对日本人的对外汉语教学为背景,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日本留学生在习得“V+来/去”这一结构的偏误进行分析,将日本留学生习得“V+来/去”这一结构的偏误规律进行呈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对日本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本文的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缘起、研究目的和对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一章从本体语言知识的角度分别介绍了日语“Vていく/くる”和汉语“V+来/去”的用法,并从翻译的角度对二者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第二章对本文所用语料库进行简介,对日本留学生在习得“V+来/去”产生的各种偏误从句法层面进行呈现,并简单分析。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最后结论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缘起
2.研究目的和对象
3.研究内容和方法
4.研究现状
4.1 汉语“V+来/去”的研究现状
4.2 汉语“V+来/去”与日语“V ていく/くる”的比较研究现状
4.3 日本留学生“V+来/去”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汉语“V+来/去”与日语“Vていく/くる”的对比分析
1.1 日语“Vていく/くる”的用法
1.1.1“V ている/くる”表示移动的用法
1.1.2“V ている/くる”表示时间变化的用法
1.1.3“V ている/くる”其他的用法
1.2 汉语“V+来/去”的用法
1.2.1 表示趋向意义
1.2.2 表示结果意义
1.2.3 特殊用法
1.3 日汉“V+来/去”结构对比分析
1.3.1 等值翻译和不等值翻译
1.3.2.“V ていく/くる”与“V+来/去”的日汉互译
1.4 小结
第二章“V+来/去”偏误呈现
2.1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2.2 日本学生习得“V+来/去”的偏误呈现
2.2.1 固定结构后误加“V+来/去”造成语义重复
2.2.2 固定结构缺少主要动词
2.2.3 缺少“来/去”做补充成分的
2.2.4 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带宾语
2.2.5“V+来/去”结构间的误用
2.3 小结
第三章 偏误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3.1 日本留学生习得“V+来/去”偏误成因分析
3.1.1 母语负迁移
3.1.2 目的语负迁移
3.1.3 心理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3.2 教学建议
3.2.1 课前教师要加强对日语本体知识的了解
3.2.2 课中给学生做好心理预设,精讲多练,加强辨析
3.2.3 重视测试,注重积累经验
3.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概念迁移理论研究及其教学意义初探[J]. 郭静.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12)
[2]概念迁移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 王晶,纪璐.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10)
[3]关于日语“てくる”构式和汉语“V+来”构式的对比研究[J]. 王欢琦. 长江丛刊. 2015(22)
[4]日本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徐少芬. 金田. 2014(10)
[5]越南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J].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04)
[6]「ていく」与「てくる」的用法初探[J]. 杭成. 科技信息. 2013(36)
[7]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述评[J]. 汪翔,农友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8]二语习得的重要理论[J]. 李雪倩.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2)
[9]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来”“去”的语义分析[J]. 姜南秀.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10]“~てくる”与“~ていく”的应用探讨[J]. 金盛爱. 考试周刊. 2009(20)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 陈贤.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V来/去”结构研究[D]. 韩祥玉.湘潭大学 2012
[2]“ぃく/くる”和“去/来”多义构造的对比研究[D]. 张胜男.西南交通大学 2012
[3]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 鹿楹鑫.山东大学 2010
[4]二语习得理论批判性分析和对话建构主义假设[D]. 黄茜.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6099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缘起
2.研究目的和对象
3.研究内容和方法
4.研究现状
4.1 汉语“V+来/去”的研究现状
4.2 汉语“V+来/去”与日语“V ていく/くる”的比较研究现状
4.3 日本留学生“V+来/去”偏误分析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汉语“V+来/去”与日语“Vていく/くる”的对比分析
1.1 日语“Vていく/くる”的用法
1.1.1“V ている/くる”表示移动的用法
1.1.2“V ている/くる”表示时间变化的用法
1.1.3“V ている/くる”其他的用法
1.2 汉语“V+来/去”的用法
1.2.1 表示趋向意义
1.2.2 表示结果意义
1.2.3 特殊用法
1.3 日汉“V+来/去”结构对比分析
1.3.1 等值翻译和不等值翻译
1.3.2.“V ていく/くる”与“V+来/去”的日汉互译
1.4 小结
第二章“V+来/去”偏误呈现
2.1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2.2 日本学生习得“V+来/去”的偏误呈现
2.2.1 固定结构后误加“V+来/去”造成语义重复
2.2.2 固定结构缺少主要动词
2.2.3 缺少“来/去”做补充成分的
2.2.4 不及物动词误用为及物动词带宾语
2.2.5“V+来/去”结构间的误用
2.3 小结
第三章 偏误成因分析及教学建议
3.1 日本留学生习得“V+来/去”偏误成因分析
3.1.1 母语负迁移
3.1.2 目的语负迁移
3.1.3 心理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3.2 教学建议
3.2.1 课前教师要加强对日语本体知识的了解
3.2.2 课中给学生做好心理预设,精讲多练,加强辨析
3.2.3 重视测试,注重积累经验
3.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概念迁移理论研究及其教学意义初探[J]. 郭静.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12)
[2]概念迁移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 王晶,纪璐.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10)
[3]关于日语“てくる”构式和汉语“V+来”构式的对比研究[J]. 王欢琦. 长江丛刊. 2015(22)
[4]日本学生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徐少芬. 金田. 2014(10)
[5]越南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J]. 齐春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04)
[6]「ていく」与「てくる」的用法初探[J]. 杭成. 科技信息. 2013(36)
[7]近五年外国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述评[J]. 汪翔,农友安.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1(02)
[8]二语习得的重要理论[J]. 李雪倩.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2)
[9]现代汉语趋向动词“来”“去”的语义分析[J]. 姜南秀.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10]“~てくる”与“~ていく”的应用探讨[J]. 金盛爱. 考试周刊. 2009(20)
博士论文
[1]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 陈贤.复旦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V来/去”结构研究[D]. 韩祥玉.湘潭大学 2012
[2]“ぃく/くる”和“去/来”多义构造的对比研究[D]. 张胜男.西南交通大学 2012
[3]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 鹿楹鑫.山东大学 2010
[4]二语习得理论批判性分析和对话建构主义假设[D]. 黄茜.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6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17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