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访谈性语体研究及教学
发布时间:2021-06-05 07:28
本文从对外汉语角度,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下,运用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从三个维度(功能类型、传媒手段、人际方式)对访谈性语体进行特征分析,总结归纳出现代汉语的语体特征,及其语言要素和语言要素间的组配关系。本文考察了使用面比较广泛的《发展汉语》系列对外汉语教材,分析其在语体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尝试在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以及留学生习得方面提出了针对访谈性语体的教学建议。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缘起,综述研究成果,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分析了访谈性言语行为到访谈性语体的生成过程,从行为意图、行为媒介、人际方式三个维度分解出了访谈性语体的语体特征。第三章与第四章运用统计软件对《鲁豫有约》、《2017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分析统计,通过考察和统计分析在具体文本当中呈现的语言变异,验证访谈性语体与报告性语体的语体特征。第五章在统计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访谈性语体与报告性语体的语体特征进行了对比,从而验证访谈性语体的区别性语体特征。第六章通过对《发展汉语》这一使用范围较广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调查,提出目前对外汉语教材中对于语体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尝试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留学生学习三...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语体与对外汉语教学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体意识的培养
1.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研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访谈性语体的风格特点
2.1 访谈性言语行为和访谈性语体
2.1.1 访谈性言语行为
2.1.2 访谈性语体
2.2 访谈性语体的功能动因与语言变异
2.2.1 完成访谈性言语行为的功能动因
2.2.2 访谈性语体的语言变异
第三章 从《鲁豫有约》看访谈性语体
3.1 语料来源、分词处理、词性确定的依据
3.1.1 语料来源
3.1.2 分词处理
3.1.3 词性确定的依据
3.2 词类、高频词以及平均句长的统计
3.2.1 词类的统计
3.2.2 高频词的统计
3.2.3 平均句长
3.3 访谈性语体的语体成分及其语体特征
3.3.1 话语意图类型:访谈
3.3.2 话语功能类型:提问、陈述
3.3.3 言语手段:+口传
3.3.4 人际方式
第四章 从《2017政府工作报告》看报告性语体
4.1 语料来源、分词处理、词性确定的依据
4.1.1 语料来源
4.1.2 分词处理
4.1.3 词性确定的依据
4.2 词类、高频词以及平均句长的统计
4.2.1 词类的统计
4.2.2 高频词的统计
4.2.3 平均句长
4.3 报告性语体的语体成分及其语体特征
4.3.1 报告性语体的话语意图类型
4.3.2 报告性语体的话语功能类型
4.3.3 言语手段:+书传,+口传
4.3.4 人际方式
第五章 《有约》与《报告》统计分析比较
5.1 词类的使用情况
5.2 派生词的使用情况
5.3 高频词
5.4 主题词
5.5 词汇密度
5.6 句长
5.7 破碎度
5.8 行事意图
5.9 话语功能类型产生的语体类型
第六章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访谈性语体教学
6.1 教材建议
6.2 教师建议
6.3 留学生建议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7.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11727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语体与对外汉语教学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体意识的培养
1.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研究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访谈性语体的风格特点
2.1 访谈性言语行为和访谈性语体
2.1.1 访谈性言语行为
2.1.2 访谈性语体
2.2 访谈性语体的功能动因与语言变异
2.2.1 完成访谈性言语行为的功能动因
2.2.2 访谈性语体的语言变异
第三章 从《鲁豫有约》看访谈性语体
3.1 语料来源、分词处理、词性确定的依据
3.1.1 语料来源
3.1.2 分词处理
3.1.3 词性确定的依据
3.2 词类、高频词以及平均句长的统计
3.2.1 词类的统计
3.2.2 高频词的统计
3.2.3 平均句长
3.3 访谈性语体的语体成分及其语体特征
3.3.1 话语意图类型:访谈
3.3.2 话语功能类型:提问、陈述
3.3.3 言语手段:+口传
3.3.4 人际方式
第四章 从《2017政府工作报告》看报告性语体
4.1 语料来源、分词处理、词性确定的依据
4.1.1 语料来源
4.1.2 分词处理
4.1.3 词性确定的依据
4.2 词类、高频词以及平均句长的统计
4.2.1 词类的统计
4.2.2 高频词的统计
4.2.3 平均句长
4.3 报告性语体的语体成分及其语体特征
4.3.1 报告性语体的话语意图类型
4.3.2 报告性语体的话语功能类型
4.3.3 言语手段:+书传,+口传
4.3.4 人际方式
第五章 《有约》与《报告》统计分析比较
5.1 词类的使用情况
5.2 派生词的使用情况
5.3 高频词
5.4 主题词
5.5 词汇密度
5.6 句长
5.7 破碎度
5.8 行事意图
5.9 话语功能类型产生的语体类型
第六章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访谈性语体教学
6.1 教材建议
6.2 教师建议
6.3 留学生建议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7.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前景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211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21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