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求偶单音语素问题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求偶单音语素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求偶单音语素是从古代文言文里直接继承下来用在现代汉语里的单音语素,它们在现代汉语里同时受到来自句法层和韵律层的制约,在句法层中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相应成分搭配;在韵律层中却须成双之后才能合法。对外汉语教师帮助留学生掌握这些语素的意义和用法,不仅对提高其写作能力和汉语水平至关重要,而且对其了解当代正式书面语也大有帮助。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 求偶单音语素 韵律词 句法 对外汉语教学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XNH197)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素,它们在古汉语中是单音词,在现代汉语里成为单音语素,使用时受到来自句法层和韵律层的共同制约:在句法规则的制约下可以自由地与相应成分搭配;在韵律层中,却必须成双之后才能合法。例如:(1)*这个菜的味道佳。(2)*这个菜的味道特别佳。(3)这个菜的味道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胜利;;韵律制约的书面语与听说为主的教学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1期
2 张海涛;;对外汉语课堂中师生互动言语的篇章分析[J];语言与翻译;2012年01期
3 董秀芳;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J];语言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彭家法;;合并次序和附加语结构的类型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5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蒋美丰;;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实译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7 严芳;;浅谈对外汉语中离合词的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8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小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李锦;;《三国志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刘旭;;浅论“X门”的结构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蒋雪;;现代汉语连动式复合词释义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6 严春美;郭熙铜;陈晓东;;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诊断系统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陆丙甫;;全球化和汉语的优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8 邱立坤;张晓巧;毛宁;;现代汉语复合词内部结构词典的构建[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9 邱立坤;邵艳秋;;语义词典归类不当现象自动发现[A];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曾小兵;邱丽娜;张普;张志平;杨尔弘;;语言监测中词语构造能力的分析及其应用[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孟洋;《祖堂集》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艾小艳;英汉左移位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邬述法;《九章算术》虚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静;山西大同方言的实词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彭利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刘丹青;;当代汉语词典的词与非词问题[J];辞书研究;1987年05期
4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5 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年03期
6 李亚非;核心移位的本质及其条件──兼论句法和词法的交界面[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7 端木三;汉语的节奏[J];当代语言学;2000年04期
8 冯胜利;论汉语“词”的多维性[J];当代语言学;2001年03期
9 王洪君;音节单双、音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10 张国宪;形名组合的韵律组配图式及其韵律的语言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兵;;突厥语言的最小韵律词[J];民族语文;2006年05期
2 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J];汉语学习;2003年02期
3 邓丹;石锋;;普通话韵律词内部下倾度的初步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1期
4 王洪君;;汉语的韵律词与韵律短语[J];中国语文;2000年06期
5 邓丹;石锋;;普通话双音节韵律词的音高分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6 胡冠英;;韵律学分析“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的隐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3期
7 王云路;;试谈韵律与某些双音词的形成[J];中国语文;2007年03期
8 熊一民;;武汉方言的长音结构[J];长江学术;2007年04期
9 刘小涛;;作为语言知识的语法规则系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11期
10 丰国欣;;再论汉语词:字组、韵律、约定——基于汉英对比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语句中双音节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洪君;;普通话节律与句法语用关联之再探[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许小颖;李雅;陶建华;;汉语三字“去+去+去”组重音规则的初步试验[A];中国声学学会200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9]论文集[C];2009年
4 梁洁;杨新璐;;维汉广播新闻韵律层级边界特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5 郝玮;方欣;姚天f ;;句法规则的自动生成[A];NCIRCS2004第一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爱军;祖漪清;李洋;孟昭鹏;;汉语普通话篇章语速变化模式初探[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邹煜;侯敏;;基于传媒语音语料库的主持人口语语句边界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张亚军;;语用功能词及其词类归属问题[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傅思泉;;机器词典中按韵分词及虚词问题[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茂林;林茂灿;;普通话自然话语中的下倾[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强;语言之死[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梅;现代汉语嵌偶单音词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论意义[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殷治纲;汉语普通话朗读语篇节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王茂林;普通话自然话语的韵律模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荣;面向教育领域的固定短语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李凤杰;汉英对比韵律系学中的若干问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敖敏;基于韵律的蒙古语语音合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胡连影;解读《意义(?)文本》模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欣;类型逻辑语法与现代汉语“是”和“的”[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金星;听障儿童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祥晶;两三字组韵律词连读音变的优选论分析和反拨[D];宁波大学;2011年
2 包明真;关于重音在不同朗读风格中的分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格根塔娜;蒙古语朗读话语韵律层级单元及其边界处的声学和语言学线索[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智红霞;现代汉语动宾式“开V”类动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慧;从Vd、Vs动词的区别看韵律在语法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6年
6 刘景春;汉语普通话口语复句的语调实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林卫清;表空间方向的“V着”类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金爽;藏语拉萨话新闻朗读呼吸和韵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9 施玮;泰国、印尼及韩国留学生汉语语句韵律词音高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10 杨辰;声调与元音对汉语非轻声两字组凸显感知的交互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求偶单音语素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4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9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