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精读课堂中话轮转换的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精读课堂中话轮转换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对外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主干课程,其中的教学内容辐射于其他课程中,起到了对其他课程内容地综合、巩固作用。本文将会话分析理论中的话轮转换理论和伯明翰学派的课堂三段式理论相结合,运用课堂观察、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试图还原对外汉语精读课中的师生话轮转换的原貌,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试图分析对外汉语精读课中的师生话轮转换问题。 宏观的视角是借用伯明翰学派的课堂三段式理论框架,就是先由教师引出(Initiate)话题(即话轮),然后由学生作答(Responds),再由教师给出反馈(Feedback),再结合会话分析理论中的话轮转换理论将这种IRF框架简单地看做是一组师生话轮转换,然后分析每段式中的具体情况和种类。第一段式教师的引出话轮中笔者将从三个角度即提问形式(语言/非语言)、选择对象方式(自选/他选)、提问方式(“留空句”/语音延长/停顿/带疑问词/提供情景/造句)来分析教师引出话轮的形式。第二段式是从学生作答的角度着眼,分别从学生的主动反映和被动反应切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我们分类研究了第三段式的教师反馈,这部分引进了会话分析理论中的一部分概念,试图从自选/他选,反馈的不同形式等角度去重新认识课堂会话,并借助大量数据尝试着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而微观视角则是将Sacks等人的会话分析理论中涉及到的话轮转换理论运用到了对外汉语精读课中,因为教师是课堂内容进行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对课堂话轮地有效地控制无疑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而笔者试图用这个理论去细致地分析教师让出话轮、抢夺话轮以及保持话轮的主要方式,并从语言和非语言这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论述,在归纳总结的同时也给对外汉语精读课的教师以参考。 文章对于数据的引用和分析都是建立在留学生国籍、性别以及汉语水平的前提下,数据的产生不排除留学生性格的影响。 基于以上的理论运用和数据分析,文章最后得出了对外汉语精读课堂中师生话轮转换在三段式模式下的具体情况和种类的划分,以及教师的让出、抢夺和保持话轮的主要方式。这篇文章为以后的课堂分析提供了参考方向,同时也为对外汉语精读课的老师提供了教学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精读课 话轮转换理论 课堂三段式理论 话轮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22
- 1.1 研究的意义8-9
- 1.2 研究的现状及概念9-15
- 1.2.1 研究现状9-12
- 1.2.2 相关概念的提出12-15
- 1.3 研究的方法15-18
- 1.3.1 课堂录音15-16
- 1.3.2 问卷调查16
- 1.3.3 访谈法16-17
- 1.3.4 课堂观察17-18
- 1.4 研究设计18-22
- 1.4.1 研究的课堂性质18-20
- 1.4.2 研究的师生情况20
- 1.4.3 研究资料转写20-22
- 第二章 课堂师生话轮宏观分析22-35
- 2.1 教师引出话轮的方式22-28
- 2.2 学生作答的话轮方式28-31
- 2.3 教师反馈的话轮方式31-35
- 第三章:课堂师生话轮转换的微观分析35-48
- 3.1 教师让出话轮的主要方式36-41
- 3.1.1 教师通过语言让出话轮36-40
- 3.1.2 教师通过非语言让出话轮40-41
- 3.2 教师抢夺话轮的主要方式41-44
- 3.2.1 教师通过语言抢夺话轮41-43
- 3.2.2 教师通过非语言抢夺话轮43-44
- 3.3 教师保持话轮的主要方式44-48
- 3.3.1 教师通过语言保持话轮44-46
- 3.3.2 教师通过非语言保持话轮46-48
- 第四章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调查问卷及谈话记录51-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娟;;对外汉语课堂教师提问探析[J];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2 马欣华;;课堂提问[J];世界汉语教学;1988年01期
3 靳洪刚;;现代语言教学的十大原则[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4 刘森林;;话轮更迭的语用策略[J];外语教学;2007年04期
5 苗兴伟;话轮转换及其对外语会话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6 周星,周韵;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7 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年03期
8 徐尔清,应惠兰;《新编大学英语》课堂会话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9 王芳,赵鸿;英汉课堂会话话轮转换技巧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吕玉兰,张若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录资料的编撰及应用价值[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晓梅;会话的社会语言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翼;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张玲;中学英语课堂提问方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小英;汉语课堂话语模式分析及其教学启示[D];暨南大学;2005年
5 曾玉;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提问的初步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张欢;对外汉语课堂教师纠正性反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7 孙慧莉;基于COLT量表的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工具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许苇;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提问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王海燕;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话轮中的沉默[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精读课堂中话轮转换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49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