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文字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益处和运用
本文关键词:浅谈古文字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益处和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了古文字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运用古文字学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三大益处,并指出了运用古文字学于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关键词】: 汉字 汉字教学 古文字学 六书 造字理据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L07DJY109)
【分类号】:H195.3
【正文快照】: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公认的难点。汉字是表意文字,与字母文字有极大差异,对以汉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识读、记忆、书写汉字成为汉语学习中最大的难关。从许慎的《说文解字》算起,我国的古文字学已经有2000年的发展历史,这使古文字学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理阐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李蕊;;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3 石定果,万业馨;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调查报告[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娄飞;河南山林式佛教寺庙园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桥锋;素朴之美——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茂活;汉字岂可妄说——评萧启宏《汉字启示录》系列[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3期
2 萧启宏;从文明源头升起的太阳——汉字在21世纪[J];汉字文化;2003年03期
3 陈慧;王魁京;;外国学生识别形声字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2期
4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5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6 江新;柳燕梅;;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国学生汉字书写错误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7 万业馨!100083;文字学视野中的部件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1期
8 高立群;外国留学生规则字偏误分析——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9 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4期
10 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新说文解字”评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香平;;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字理阐释[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绍梅;;试探汉字教学的网络整合策略[J];文学教育(上);2007年12期
3 张世超;;丰碑长在 清芬靡忒——孙常叙先生的古文字学研究成就[J];汉字文化;2008年06期
4 曾钢城,曾小鹏;“指事”新解[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康建华;;《说文解字》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6 崔永升;周波;;唐兰的汉字结构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陈明娥;;从汉字的发展演变看汉字教学与规范[J];汉字文化;2010年03期
8 文业芬;;现行常用汉字与“六书”刍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9 陈绂;;日本学生书写汉语汉字的讹误及其产生原因[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10 李春晓;;马叙伦《说文》学研究的突出贡献[J];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晓;;执简御繁——六书疏证派汉字教学观之阐释[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俊娜;;女书、假名初造字比较研究[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玉梅;;王筠六书相兼及其古文字验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编后记[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6 刘志基;;建设通用数字化平台推动古文字研究现代化[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7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江新;;针对西方学习者的汉字教学:认写分流、多认少写[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边吉部;;加强各文种之间的横向联系 开创中国民族古文字学的新局面[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10 陈好林;;从民族古文字看文字的起源——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专题学术讨论笔录之三[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汉办赴印尼汉语教师志愿者 王革英;应重视海外汉字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记者 曲径;古文字学学者聚首长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邓兴军;专家呼吁强化汉字教学[N];无锡日报;2008年
4 李学勤;从“绝学”到“显学”[N];人民日报;2009年
5 任玉敏;汉字的“拆分”与“说解”[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6 王宁;二十世纪的《说文》学[N];光明日报;2007年
7 施保国;构建古代汉字的广义谱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李守奎;《说文解字》文本研究的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9 萧南;卷帙浩繁 典藏文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张涌泉;十年磨一剑[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璐;基于演化原型框架的汉字教学设计及其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光创;利用汉源语素提高对越汉字教学效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琪;上古汉语称谓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李娜;《说文解字》“误释字”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包诗林;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刘元春;唐代字样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翔;汉字生成系统构建探索[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建伟;战国楚文字构件系统分析和《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文字考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梁华荣;西周金文虚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英梅;唐兰先生文字学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田笑霞;汉字性质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洁冰;基于“部件核心织网法”的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学生趣味性汉字教学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4 罗美娘;印度尼西亚小学1-3年级汉字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笑怡;对印尼人的汉字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焕宝;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赖智勤;马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汉字教学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柳颖;论汉字文化因素与汉字教学[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丝伟达;俄罗斯学生初级阶段汉字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艳;韩国学生汉字教学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浅谈古文字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益处和运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508467.html